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45章 苦一苦杨公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 苦一苦杨公公(1 / 4)

第545章 苦一苦杨公公

大军行进,总是无聊而又乏味的。

每日都是按照传承了几千年的军事制度做事,每天要走多少路是固定的。

每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扎营也是固定的。

就连安营扎寨,营帐如何布置,营墙如何建造,营外如何安置明暗哨也都是固定的规矩。

甚至严绍庭觉得,就连战争,都是无聊而乏味的。

但这一切,都又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中原部部史书都清楚的记录着,如果一个统军之人不按照规矩做事,大概率是要翻车。

所谓的奇袭、奇胜,之所以能每一次都记录在史书上,能被世人千百年来一直传颂,那是因为这样的战争永远都属于少数。

自己是军事奇才吗?

严绍庭首先就否定了这一点,并且对自己有着充足的认识。

数万兄弟跟着自己,从北京城走出居庸关,那就是数万条性命拴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是一点都不敢马虎。

严格的执行前人总结流传给后人的规矩,就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大军离京,至今也有十多日了。

五万大军,官兵、战马、大车混在一起,也已经走到了大同镇境内。

路上自然也是有些趣事发生。

比如大军开进宣府镇的时候,宣府总兵官马芳就趁着夜色进了一趟大营。

对这位被先帝施以手段而收复的边将而言,严绍庭这位兵部侍郎、新晋的征北大将军就是一尊救命的菩萨。

对于马芳的殷勤,严绍庭自然是心知肚明。

老道长驾崩了,马芳原本是投靠了老道长。

可如今道长驾崩了,他自然就会觉得成了弃子,变成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严绍庭就不一样了,是京官不说,更是京中权势滔天的人家,还深受新君宠信。

为了稳住马芳那颗悬着的心。

严绍庭倒是毫不客气的,一次就从宣府带走了一万五千兵马。

统军的也不是旁人,就是宣府参将、游击将军郭玉创。

这事其实就很有趣。

马芳原本因为老道长驾崩而变得心神不安,唯恐在新朝不受新君宠信重用。可当严绍庭过分至极的要求了宣府一万五千兵马后,这位坐镇一方的总兵官,却竟然从此就能安安稳稳的睡觉了。

至于严绍庭则是带着从宣府要来的这一万五千兵马,加上原本出京时带的五万兵马,合共六万五千人,就这么开进了大同镇。

兵进大同,距离河套也就不过三四百里,路程算来也就只需五六日即刻抵达。

也正因此。

大同算是严绍庭和戚继光等军中将领商议的,出关前的最后一站。

大同这头自然也早早就得到了征北大将军军令,要求大同镇筹措粮草并抽调一万兵马押运随军。

按理说。

当严绍庭带着大军到来的时候,大同镇就该派人出城迎接。

可当六万多大军一路挺进到大同城下,也不见有人前来,只有一名留守大同城的守备将军带着人出城迎接。

“还请大将军息怒。”

“自今年开年之后,那蒙古贼子辛爱黄台吉去年就引兵屯驻前套,最近几个月因贼军似是探听得知我朝将要用兵,贼军在前套和后套多有异动,隐隐有沿河南下,劫掠山西、延绥两镇各处的迹象,孙总兵也因此带着人往右卫城和阻虎堡一带巡边去了。”

大同城的守备将军态度很恭顺,语气也甚是恭敬:“不过……大将军先前行文要求大同筹措的军粮以及一万兵马,我等业已准备好了,只等大将军派人接收即可。”

严绍庭和先行赶到大同城下通报消息的戚继光对视了一眼,随后也只是淡淡一笑:“孙总兵官当真是尽忠职守,如今贼军尚未叩边,便已经先行一步巡察边墙,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