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北,我等自然明晓大将军是要扫清漠南,蒙古人自然也能看的明白。我朝兵武历来都有暂避锋芒,再寻战机的说法,蒙古人这千年来与我中原互有往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前方的古道上,有马蹄声逆向而来。
严绍庭循声看过去,是作为前锋军的戚继光正带着亲兵驾马而来。
他看向王崇古:“督抚此言,是想说蒙古人现在会选择避其我锋芒,远遁漠北?”
王崇古拱手道:“大将军慧眼,下官以为,蒙古人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定然会避将军锋芒,不与我军针对,而远遁漠北,甚至是……远遁西域,再寻来日整顿壮大,图谋归来,复侵中原。”
将自己的理由阐述完后。
王崇古笑了笑:“所以下官才敢笃定,龙虎大将军这一次单独领兵深入草原,并不会遇到大敌,因而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而有龙虎大将军全营皆为马军骑兵,奔袭草原,搅动漠南蒙古各部,展我朝王师天威,说不得更能引草原上蒙古小部来投,以求归附。如此一来,于大将军而言,岂不就是大大的惊喜。”
这时候。
戚继光已经是驾马到了挑台这边,他翻身下马,健步而来。
面带好奇的看向王崇古,冲着后者拱手抱拳作揖。
随即戚继光便朗声询问道:“自秦汉以来,凡我中原强盛之时,必有草原部族来投,此乃千年惯例,王督抚为何会说此次若有蒙古小部来投,对大将军而言便是惊喜?”
见到戚继光从前军赶过来,严绍庭立即冲着对方使了一个眼色。
王崇古亦是拱手还礼,面带笑容:“戚将军一言点破,在下确是此意。虽我中原汉家盛世之时,草原便会来投。但此次在下之所以如此说,却是因为大将军用兵,今朝之意乃欲引我朝转守为攻。若非如此,大将军平定河套,又何必再出兵阴山以北?”
说至此处。
王崇古转头看向严绍庭:“下官猜测,大将军是想看看阴山以北的秦汉两朝长城,欲复秦之长城,再复魏晋之事,于秦之长城以北,草原之上,立军屯卫城,城墙并行,年年用兵,时时北掠,得我朝北境安宁万世。”
严绍庭眉头一挑。
这个王崇古当真是将自己的全盘图谋都给看透了。
自己不懂军事,却也知道军事上的很多东西。
那句经典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可不是一句空言。
如今大明渐渐中兴强盛。
中原在北方的军事思想,也到了转变的时候,和蒙古人的争斗也到了攻守易型的时刻。
蒙古人可以年年南下侵扰劫掠。
中原人自此以后自然可以以河套为后方,再配合阴山以北的长城、军屯卫城,时时北掠打草。
尽全力消灭蒙古人的有生力量。如此才能从根子上杜绝蒙古人南下侵扰。
至于说什么发展并改变蒙古人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那就是屁话。
大明的百姓都还没有改变生产力和生产模式,哪里轮得到蒙古人?
现在这个档口,军事上的转变,才是唯一解。
等什么时候中原发展到了足够的地步,地方上的生产方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才有可能放弃军事手段,转为其他方式去改造草原上的蒙古人。
跃进式的事情不可做。
这可是有着血泪教训的。
老老实实的用着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本分分的脚踏实地做事,才是上途。
从前军赶来的戚继光侧目看了严绍庭一眼,而后笑着说:“所以王督抚才会说,蒙古各部来投,对大将军而言便是惊喜,想来便是以此为根据而言了。”
王崇古笑着摆摆手:“在下确实有此意方有此言。若大将军真要扭转我大明和蒙古的攻防之势,则必然要控扼河套培育战马,再修秦长城为纽带,长城以北筑卫城,招揽归附蒙古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