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了提取,站在屋里他怕自己被挤死。
出现在南屋里的,是两样东西,旁边还有两本纸质材料。
一样东西是由4块5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下堆叠而成,电路板中间以铜柱相隔,4块电路板上有大量一摸一样的单元,每个单元由三个晶体三极管和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两块板之间,由一些信号线链接,在上面那块电路板边缘,有一些由晶体管和阻容元件等组成的电路,以及一排接口。
另外一样,是一个同样50厘米见方,1米来高的柜子,里面也堆叠了多块电路板,每块电路板上,都由晶体三极管、晶体二极管以及一些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不同的电路,其中几块板上的电路基本一致,柜子的最底部,是一个看起来像电源的东西。
高振东拿起两本纸质资料,匆匆扫了一遍,大笑起来,系统可真太贴心了。
毫无疑问,那个4层板堆叠的东西,就是c1103存储芯片,不,应该说是128字节dram模块了。而那个柜子,那块c8008改造的成果,可以叫它cpu模块柜。
至于为什么那么小的两片芯片会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系统改造的原因了。
作为70年代的产物,c8008和c1103无疑不可能在这个年代原样提取。好在两者技术虽然高,原理却是简单的,其实哪怕是现代cpu和内存,也是一样的原理。
简单说就是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在硅片中制造大量的晶体管和阻容等辅助元件,组成各种各样的逻辑门,更进一步形成各种功能模块,最终得到的就是cpu、内存。
这也是以前cpu厂商在发布新产品时,经常会说晶体管数量的原因,因为晶体管数量代表着制造工艺、功能、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而系统提取过程则反其道而行之,把整个芯片反向分解,拆解为一个个的晶体管和外围元件,用59年国内已经实际存在的晶体管和电子元件完整的实现了cpu和dram功能。
前世高振东在网上也常常看到有大神玩儿cpu的diy项目,用74系列逻辑芯片甚至三极管硬搭cpu,没想到现在自己就见到真货了。
甚至,系统还令人暖心的准备了说明材料,它真的,高振东哭死。
看来这个系统的提取规则似乎是按照“定义”来提取的。提取手机,物品的定义是“通信工具”,那经系统改造就只能得到同为通信工具的对讲机,手机里的芯片是出不来的。
实话说,幸亏是c8008和c1103这种初代产品,晶体管才3000多,要是里面封装的是手机那种几万到上亿晶体管的芯片,就真没法实现了。
文中关于国产计算机的一些说法,由于史料原因,其实是有很多种的,我使用了个人觉得看起来更合适的一种
(本章完)
第40章 dram模块和cpu柜
这是两片芯片!
两片芯片都是灰中带紫色的陶瓷封装,两边都各有9个金色的金属脚,顶部镶嵌着一块金色的金属片。
高振东在意识里仔细分辨了一下金属片上的字,一片的第一行前5个字符是c8008,另一片第一行前5个字符是c1103。
这个精品店的店主真是个人才,估计这东西在店里,也是镇店之宝或者特殊商品这样的地位。
要知道8008和1103这两种芯片以c打头的,可是前期生产的高端货,那金黄色不是涂上去的,是镀上去的真金。
这和后期d打头的塑料封装不可同日而语,到了高振东读大学的那个时候,品相好到可以做礼品的c8008和c1103,价格可不算便宜。
大货啊,高振东这时候的心情比调到大鱼的钓鱼佬还爽,只恨不能像钓鱼佬一样拿着在城里逛两圈。
c8008,intel公司于1972年开始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