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233章 这玩意是怎么搞到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这玩意是怎么搞到的?(2 / 3)

边撤走专家同志的举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只是还没有全部完成。

说完,他看着久加诺夫:“这个事情,我去处理,久加诺夫同志,你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尽量让卢比扬卡广场的同志少点心思。”

差点儿拿到古拉格大酒店房卡的久加诺夫一边答应,一边离开伊万诺夫的办公室,这个鬼地方,能不来就别来。

——

高振东并不知道自己的成果已经快惊动到卢比扬卡了,送走李副厂长之后,他重新投入了工作。

刚把一条漆包线焊接到铜箔线上去,“叮铃铃铃”,电话铃响了。

高振东还是不太习惯这时候嘹亮到有些刺耳的电话铃声,手一抖,差一点儿在自己手上烫出一个燎泡来。

接起电话,是防工委领导通信员打来的,防工委的部队习惯要明显一些,一般还是习惯称通信员多一点。

通知高振东第二天早上去防工委开会,照例没有在电话里说会议内容。

高振东应了下来,挂断电话,高振东理了一下时间,幸亏明天是星期五,要是星期六的话,自己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答疑解惑的事情就要开天窗了。

这个时代,防工委的事情一般来说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他工作不是特殊情况的话,一般都会为它的事情让路。估计又是什么装备论证的事情,防工委就好这一口。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轻车熟路的来到会议室,里面的人,认识一部分。

认识的人,都是参与坦克、步兵战车相关工作的时候认识的,有设计人员,也有使用方代表。

看见高振东过来,认识的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会议参加得多了,名声也传出去了,都知道别看这一位看着年轻,但却是会战术、懂技术、有成果,不折不扣的大拿。

不认识的人听见人们和高振东打招呼,纷纷和身边的人交头接耳。

“这就是高大炮?看起来好年轻啊。”

“年轻?当心他呲你一跟头。”

“只要说得在理,呲一跟头我也愿意啊,就怕找不着方向摸不着门儿啊。”

高振东坐下来,会议也很快开始。

会议的议题有一点出乎高振东的意料,居然是反坦克导弹的相关规划论证。

前世作为资深军迷,高振东很清楚国产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历程,虽然在58年就开展工作了,但是直到这个时候,那个研制了10来年,但基本没有装备部队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还没正式提上日程,那个型号是这一年的10月才上马的。

和一般人想象中不同的是,我们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并不是师从北方老毛子,我们第二代的赤剑73才是。

我们的第一代参考的对象,据传是汉斯猫与钟表匠合作,于1955年研制的bo810“眼镜蛇”。

至于为什么一开始没参考北方老毛子的东西?原因很简单,老毛子自己也拉垮啊。

它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巧了,也参考了这条眼镜蛇。

不过由于研制过程长,在研制过程中,还是机缘巧合得到一些老毛子参考成功后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资料,也作为参考。

说是参考,其实也很可怜,参考的资料是说明书,磕磕绊绊搞了10多年,定型后也没有装备,因为本来就是在60年代参考50年代的落后产品,等10多年后搞好,性能早已极度落后。

那个时候,难呐。

随着情况介绍,高振东发现情况与自己印象中的历程,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一次拿到的仿制对象,ss.11,来自高卢鸡。

作为s2之中,吃尽了坦克苦头的高卢鸡,对于反坦克装备是有情节的,坦克?打!反坦克?好!

ss.11的前身ss.10应该是s2赛季之后,最早实用的反坦克导弹,于1954年研制成功,性能嘛,大哥不说二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