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可以交给保密车间去做,高振东只需要让人交待好工艺就行,其实现在有部分钨钼合金构件,本来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而电池就更好办了,都不一定需要劳动到俞允成那个程度的人,就光是单晶炉的研究班底里,随便抽几个人出来,都能把大漠的要求给办了。
毕竟只是需要拉一个没超出单晶炉现有能力范围的硅单晶而已,最多只是掺杂的不同,大不了遇到困难,找俞允成或者高振东解决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这些具体的事情,领导并不知道,他只知道高振东还是坦克副总师、新一代班组武器设计参与者、单兵便携反坦克导弹的带头人,这些工作随时都可能牵扯到他的精力。
更别说高振东雷打不动一直在信息技术上深耕了,这块也是大头。
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干脆,等五一节后再说吧,劳动节劳动节,就让他过了节再劳动,反正也没几天了。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在接待长剑厂的人,还有使用方代表。
倒不是长剑厂进度飞快,过来催高振东的火箭发动机,而是恰好相反,碰到问题了,过来开诸葛亮会来了。开诸葛亮会,也是我军历史上的老传统了,这个名字的意思,不是说开会的人都是诸葛亮,而是恰好相反,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意思,非常自谦。
搁高振东前世,这个会有个紧跟潮流的名字:头脑风暴法。
而开会的都是诸葛亮的办法,也有,大概叫专家法,其中有一种特殊的专家法,专家是匿名参加调查的,那就是delphi法了。
以上办法各有优点,诸葛亮会之所以更普及一些,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战士们都是普通人,不过他们却能通过这种方式,拿出有效克敌制胜的办法来。
碰到的问题说起来也简单,控制指令的传输导线搞不定。
本来长剑厂的想法,是仿制ss.11的导线,有现成的样品嘛,应该不难。
不过等到拆开ss.11的放线机构一看却傻眼了,这玩意是双绞漆包线。
导线由铜构成,外涂绝缘漆,导线的强度除了铜线材料的强度之外,还受到绝缘漆涂层固化后的影响。
而且,ss.11改进后的200多米/秒的速度,估计是配套改进了导线才达到的,反正长剑厂手上这ss.11的导线,速度快了就会断,都不需要200米/秒那么快。
这一下子,长剑厂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了。
第一个,铜线本身的强度要够,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个,绝缘漆特殊,除了绝缘之外,固化后还要有一定的强度。
第三个,强度要能满足200米/秒以上飞行速度的要求。
这可就把长剑厂给整不会了,作为一个生产战斗部的厂,前两个要求他们是一个都不擅长,更遑论第三个了。
如果说铜线他们还知道主要成分是铜的话,那绝缘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成分。
在找准了主要矛盾,是导弹较高的技战术指标与他们薄弱的技术之间的矛盾之后,他们迅速转向,摇人吧,高主任当时不是说了嘛,万一导线搞不定,就去找他。
长剑厂的人是带着自责的心情过来的,人家高主任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技术不行就是不行啊。
高主任可是搞材料出名的,特殊的高要求的材料是他的绝活儿,看看,什么叫底气,人家这就叫底气。
高振东倒是真没想到ss.11的导线是这么个情况,毕竟当时开会的时候,他也没空去把ss.11给拆开来看。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倒是不难解决,毕竟他手上是有标准答案的。
高振东装模作样的拿着ss.11上细细的导线看了一会,又想了一段时间,才开口。
“这个倒是不难,高卢鸡用这种结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材料本身是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