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战损比再高也不合算。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少牺牲一些?
高振东陷入了沉思。
既然最大伤亡来自拔点攻坚,那能不能让我们的战士有更趁手的武器,让他们能更顺利的完成任务?
没有牺牲不可能,但是少牺牲一些,应该还是办得到的。
反坦克导弹?估计够呛,相对来说再怎么便宜,在这个时候这东西的价格也不低,能装备多少是个问题。
别说反坦克导弹了,就高振东所知,在这场战斗中,用炸药包、爆破筒这种比较原始的攻坚武器的场面也并不少见。
75mm无后坐力炮不是没有,但是数量、重量、地形严重限制了其使用,为了充分发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我们的75无射手甚至拿出了“无后坐力炮上树”这种活儿,但是这种办法毕竟不是在哪里都适用的。
脏三可以在早就构筑好的工事中,用预瞄好的各种火力负隅顽抗,但是我们却要在陌生地域,向敌人的坚固堡垒发起冲锋,这种情况下,编制内那一点75无要么不够用,要么难以跟上。而迫击炮这一类武器,又难以提供步兵伴随直瞄火力,说简单点就是对付战斗中各种突然开火的硬目标的时候,既打不准,也不够及时。
火焰喷射器,这是好东西,但是射程着急,而且油料在高寒地区有被冻住的风险。
至于更大的炮,那就别想了,那个地形,结合这个时候的后勤和运输能力,凑不出几门来的。那时候我们打了就撤军,不是不想占领,而是根本没有条件啊。
除了反坦克导弹,还有什么.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东西不能妄图去改变现有火力编制,因为那个动作太大了,短期很难实现,那已经涉及到军制的范畴了。
高振东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有了。
都怪自己,一直把眼睛盯在高科技装备、主战装备上,却忘记了还有个小东西其实比别的东西都合适。
说起来,这玩意并没有什么太说得上来的高科技,但是还真就适合这种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其实可以作为自己现在和长剑机械厂搞的反坦克导弹的副产物,因为它要用到的东西,在反坦克导弹上都有。
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东西真要搞出来,那就是奔着便宜去的,但是说到效果,还真就不差。
而且一旦定型,生产量可以直接爆发,时间上成本上都来得及,因为不是什么高技术装备,训练也简单,就算来个厨子,学一学也就会用了。
不对,这话小看厨子了,特别是我军的厨子。
就算来个卫生员.也不对,我们的卫生员在这一仗同样牛笔,能带领战士打阻击的那种。
算了,总之就是,随便来个人,练练就能使。
高振东想到的东西,是前世耳熟能详,甚至能做到人手一个的“筒子”——p89型一次性火箭筒。
当然不至于全盘照抄,但是总体上不会相去太远。
p89源起,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中期交趾人在战场上缴获的旗佬m72一次性火箭筒,我们参照它的理念也只限于理念,搞了70式62mm火箭筒,但是这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性,而且口径小威力小,并没有装备太多,然后才慢慢发展出来的p89。
几百米的射程,够用的威力,挺不错的准头,不到4公斤的重量,不到一米的长度,便宜的价格,不占编制,发下去就能用,不说一人一个吧,两人带上一个,一个班就有5个!
用在这场反击战上,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不占编制,就意味着只要生产出来,就能以试用的名义发到部队上去,不需要部队改变火力编组,就可以直接使用。
可别小看这个,这能省很多流程上的问题。
虽然这东西原本是破甲战斗部,可是改个杀爆燃战斗部或者攻坚战斗部一点难度都没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