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有了第一种的成功,他对后两种的信心简直爆棚,感觉简直就是跟捡的一样。
——
京城工大,一名学生拿着一份测试记录,兴奋的去找他的老师。
“柳教授,新枪刺的测试结果出来了!非常好!”
柳教授,也就是以前负责和高振东沟通的柳工,接过测试记录,把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仔细的看了起来。
有比较明确的说法是,国内早期的刺刀,最终都演变为类似53式四棱刺类似的结构,只是有三棱和四棱的区别而已,其最大原因是冶金问题,一旦做长了,刚性不足,容易弯的毛病就出来了。
这里说的容易弯,是指弯了之后不复原,受力都会弯,可是弯了之后不复原就不行了。
对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得而知,不过放弃刃口,做成功能单一只能刺杀,总是有一定原因的,反正这次高振东把钢材问题解决了就行,要设计成什么样,就看设计人员的了。
而且有个侧面例证是,以56半为例,其常见的枪刺是有两种的,有一种是棱刺,另一种是匕首状刺刀,虽然都是折叠的,可是匕首状刺刀的长度要比棱刺要短不少。
可见材料对于长度的影响还是明显的,否则以当时的作战思想,是不会放弃拼刺距离优势的,或者说,为了拼刺距离优势,最终还是使用了棱刺。柳教授看着测试记录,连连称好。
“好,刚性、韧性、耐腐蚀都很好,随之带来的抗弯折的性能也很不错,这东西好,枪刺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放下心了,只要根据反馈做小修小补就可以。”
“柳教授,高主任那边可是说了,想要一点枪刺的样品过去看一下。”
对于高振东的想法,人老精鬼老灵的柳教授是大概能猜到一点的,哈哈一笑:“嗯,这个没问题,你把我们的试制产品拿上一把,我们去拜访他一下。”
送样品是小事,高主任想要样品的原因无非就那么回事儿。
主要还是枪械的设计,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了,也应该和高主任沟通沟通了,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自己这边虽然理论是可以的,可是要说到实际,还是得去找找这种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杀神,听听他的意见。
而且高主任在理论上,也不见得就比自己这边差到哪里去,这种综合性的人员提的意见,往往意义重大。
看到高振东的时候,是在他的办公室,正在画着什么东西。
见到柳教授等人过来,高振东把自己的东西收了收,心情激动,枪刺样品过来了?
果不其然,柳教授坐定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将近40厘米长的长家伙,递给高振东。
“高主任,这是我们用你研究的新钢材,试制的新枪配套刺刀,你看看,提提意见。”
高振东欣喜的接过,从刀鞘中抽出刺刀,面露喜色细细端详。
怎么说呢,可能是前世看惯了短刺刀和长棱刺,看着这把长刺刀,高振东感觉到不太习惯。
将近40厘米的长度听起来好像不太长,但是做个对比就知道长度了,这东西将近有ak47的一半长度。
说是多功能,不过明显京城工大的人对于“多功能”的认识还没想到那么多,在刀背上做了锯齿,就算是多功能了。
还别说,你就说功能多没多吧。
大概,把这个多功能刺刀想象成三八大盖刺刀刀背上长了条锯齿就可以了。
这让本来只是想收藏的高振东有点儿绷不住,这玩意你要说是不是刺刀,它是,多功能刺刀?如多。
他不知道的是,这东西寥寥无几的试制数量,在日后居然成了军品收藏界的珍品,理由是数量少、意义重大,毕竟能看到京城工大黑历史的机会不多,这玩意就是。
不行,得改,这东西是收下了,但是刺刀还是得改进。
看着高振东一脸便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