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0章 MOS(2 / 3)

同的在这个应用方向上选择了mos技术,那就不得不说mos的优点了。

这玩意工艺简单!比双极型简单得多,不是一星半点那种!

抛开复杂的技术原理等等不说,简单总结,以pmos和双扩散外延双极型为例,要达到差不多同样的效果,两者工艺差别非常巨大。

pmos外延次数1次,工艺步数最多45步,高温工艺2步,光刻最多5次。

而双扩散外延双极型的这些数字,分别是4次以上、130步、10步、8次。

工序更少、工艺更简单、良品率更高

对于量产来说,这些特么可都是钱呐!

而且对于现在的高振东来说,工艺步数越少,就意味着成功率越高。

两者用到的基础技术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区别是在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上,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技术难度上,有了高振东当知识的搬运工,更晚、更先进的mos甚至要比双极型要低。

mos技术还有一个非常逆天、非常反直觉的地方。

在同代次内,更改mos电路的设计,对于mos的工艺没有任何影响,mos电路的性能的改变,是通过改变mos场效应管的几何设计来实现的。

双极型在这种情况下是要通过改变诸如扩散源、扩散时间、扩散温度等工艺参数来实现电路性能的改变,但是mos电路就不,它的工艺是不变的。而且这种改变几何设计就能改变性能的特点,带来了mos集成电路的另外一个好处——更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半自动或者自动化设计。

除了上面这些好处之外,双极型半导体本身,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注定了它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走不远。

——它做不小!但是mos可以!

这个情况的原因很多。

一来,mos管子的面积天生就比双极型要小。

二来,双极型晶体管需要隔离pn结或者隔离井,mos不需要。

第三,mos天生就提供了两层互连,这让它的内部布线更为方便。

mos的这么多优点,又带来了一些系统级别的衍生好处,诸如系统性能更高、设计可预测性更好、可靠性和维护性更好等等。

有趣的是,实际上mos场效应管概念的提出,要比双极型管子早,之所以普及更晚,是受工艺的制约。

这就好像汽车,电动车的概念比蒸汽车、内燃车更早,那是十九世纪末期的事情,但是真正大规模实用,都特么二十一世纪了。

但是工艺这个问题,对高振东来说,问题就不是太大了,他能抄啊!

思前想后,高振东下定了决心:直接跨一大步,就搞mos!

至于双极型的,就留给其他厂所的同志去搞吧,我直接带1274厂起飞!

为了国内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穿都穿了,在这种为了国家、社会层面的巨大利益,该搏一把、该承担责任的时候还畏首畏尾,那就没意思了。

对于60年代初这个时间段来说,高振东没穿,没人搞mos,高振东穿了,还是没人搞mos,那高振东特么不白穿了嘛。

高振东下定了决心,开始落实这个事情。

他给1274厂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确定了集成电路工艺研究调整的方向,然后开始根据集成电路工程工艺这本书里的内容,编制mos技术的工艺设计指导文件。

设计指导文件,指导1274厂怎么设计mos技术的各道工艺的,而不是直接把工艺写出来,也没法写出来,这个不是高振东要负责的事情。

对于1274厂来说,有了这个工艺设计指导文件,他们就能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工艺设计,这样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都更好。

相当于高振东告诉127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