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二甲肼的产率,按照高振东的建议,顺利的提高到70%多,再加上常温存储所需条件大大降低,整个系统在燃料和火箭发动机这个方向上节约下来的钱,还真不老少。
两人哈哈大笑,蔡总叹道:“老张,你还真别说,你那个师弟,帮的忙那真是又多又大,自研弹的技术水平,比我们原本预计的,那是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啊。”
战略弹道导弹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仿制弹是用来练手的,真正投入使用的,是从自研弹开始。
高振东前世,直接仿制的第一型弹道导弹“战鼓一号”,仿制成功之后,就转技术储备了,根本没有服役,服役的是从“战鼓二号”,在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毕竟我们又不傻,老毛子提供的原型弹,本来就是已经过时的东西,射程近、使用麻烦、精度差,就算仿制成功了,造一堆出来也没什么意义。特别是那个射程,600来公里,真不知道用来打谁了,也就够用来打打棒子和脏三的,只能打它两的话,还真没什么出息。
这和日后的短程导弹不同,日后的短程导弹,大量的是装常规弹头的,而这时候的弹道导弹金贵,至少是要上裂变弹头的。
两人正聊得开心呢,负责导弹总体的总师金总也拿着一份科技情报通报进来了。
一进来就开心的招呼张总:“老张,我看了这次的情报通报,结合这次反舰导弹的战例,发现了一点儿有意思的东西,可能对你有用啊。”
张总扬了扬手中的材料:“我也正看着呢,不过还没看完,金总,您发现什么了?”
金总翻开手中的材料,指着其中几行:“‘仿制的争先一号反舰导弹,利用新的惯性导航原理,取消了惯性平台,降低了系统重量,减少了成本,大大提升装备的可维护性’,老张,你是搞这个的,你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
张总还没看到这儿呢,一看金总指的地方,脸色就是一变,然后脑袋里疯狂运转起来。
想了半天,他颇有点儿惭愧的道:“金总,说实话,我是想不出他们用什么技术手段解决的这个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取消惯性平台,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好处不少。”
按说自己应该是这方面最顶级的技术人员了,可是没想到却比不上搞战术导弹的同志,甚至连思路都想不出来,这让他不由自主的生出了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来。
金总也不在意他的惭愧:“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搞技术嘛,没有谁是全知全能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只能证明搞反舰导弹的同志很努力,但是并不代表你就不努力了。这样,通过防工委那边问问吧。”
作为国之重器,镇国之宝,他们无疑是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所以防工委那边动作也很快。
收到请求密电之后,马上就向反舰导弹研究所那边发文询问。
反舰导弹研究所也很爽快,马上就把相关的资料加密到了防工委,而且还给出了技术来源。
这种材料,照例防工委领导是要过下目的,专业的东西他可能不太明白,但是人的名字他还是很认识的。
“高振东”三个字映入眼帘,他呆了半晌,特么这儿也有他?
他这才想起来,有次开会的时候,高振东和他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嘴,反舰导弹的“捷联惯导”他是给帮了忙的。
当时他并不知道捷联惯导具体是干什么使的,不过现在看来,无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要不然大漠那边不会专门问这个事情。
看看反舰导弹研究所给出的资料上“十七机部第三轧钢厂”几个字,总觉得有些哭笑不得,这看起来还真是有趣。
至于调动高振东?他没这个想法,现在一切都很好,那就不要去多事,没准就是三轧厂那个环境最适合高振东呢。
大漠这边很快就收到了防工委的加密数据包,金总、张总两人兴致勃勃的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