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425章 下一步搞什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5章 下一步搞什么?(2 / 3)

——不方便扛着到处溜达。

我们的习惯,可是连打阵地战都是要到处溜达的那种。

以为的阵地战:在一个点位上疯狂突突,直到结束。

实际的阵地战:一个战斗组,控制多个阵地,这里打一会儿,那里打一会儿。

甚至实战中,一个人在多个预设阵地上预先准备好武器,这里打打,那里打打,硬抗敌人半天一天的战例可不少见。

果然,学生把目光转向部队代表,部队代表笑道:“高总工的话是对的,6发差不多够用了,当然,能大一点更好,前提是不能太重,哈哈哈。”

我们拼了老命把12.7高机做到全枪26kg,除了被忽悠瘸了之外,也是有对火力和机动性最直白追求的原因在里面。

柳教授笑道:“那还有选择么?”高振东笑道:“你们是搞枪械的,对于机械自动应该比我熟。不过我有点浅浅的建议,不一定对。”

这话说得柳教授他们有点脸红,不过转念一想,这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啊,那没事儿了。

“想要更大,那就无疑是要用弹链供弹了,相对于弹的姿态不确定来说,弹链进入自动机构的时候,其方向是相对固定的,对吧?你们为了榴弹在发射器里的定位,除了膛线预制槽之外,还有一个定位槽,对吧?”

大家点点头,这话没错。

不用高振东往下说,柳教授已经脑补完了:“高总工的意思是,在每一个弹链节上做出定位凸起之类的结构,预先就固定好榴弹的入膛姿态?同时定位凸起对接自动机和枪膛内部的引导装置,实现榴弹的按位入膛?”

柳教授大才,都会抢答了,我要说的你都说完了。

高振东点点头:“这种方式,可能弹外形需要一定的改动,比如为了引导定位槽时的可靠性,在定位槽前方要做出阔口引导槽之类,同时要要注意这些槽和膛线槽的阴线位置配合等问题,但是改动不会太大,实现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还有个小问题就是,装弹的同志略微辛苦一点,装弹的时候先得把弹对准了装。

所有人都觉得这主意不错,要轻便就少带几发弹,像老毛子的rpd一样放在弹链盒里,想火力持续性好,那就上个大弹链箱。

而且也不怕搞不出成果,有转轮结构做保底,基本上是稳的,转轮结构那个方案,结构过于简单,不了几个钱,万一这个弹链的搞不出来,有那个在,也能保证有实际成果。

部队代表和柳教授美滋滋的把高振东的话记下来,看看,多问几句果然是有好处,这下子,课题申报材料的技术部分都完成一半了,还带方案比选的。

其实高振东原本是不太想说这么多的,让研究人员自己想办法是最好的,这东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存在重大技术门槛,他说的这些,这帮搞枪械的回过头,自己多琢磨琢磨都能想得起来。

不过问都问起来了,不说几句又不行,否则对高振东本人的影响还是有些大。

这一个下午,高振东本来是半天的课,活生生给搞成了一天,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步兵手上的大炮,还是很重要的。

差不多同时,海河口1761所,俞允成看着实验人员拿过来的试验数据,果断决定。

“嗯,这回差不多了,走,去京城!”

——

高振东办公室,高振东翻看着他带来的试验数据,俞允成一边喝茶一边给他解释。

“高总工,现在看来,你说的工艺时间优化还是很有可能的,从加密抽样结果来看,在退火开始的头48小时,晶体结构的变化是最剧烈的,再往后,就开始逐渐平缓了,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完成原定的45天退火时间,从你给出的对晶体结构的要求来看,我的建议是10天就可以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是的,不严格的说,35天都可以,但是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