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这个事情我们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设计,情况还好。”
高振东心情一振:“噢?说说看。”
陆工点头道:“如果只是要最小的红外光电二极管的话,我们做过分析,以碲汞镉晶体本体的大小计算,大概能做到长宽0.8毫米高度1.5毫米还能保证性能。”
他们做正交四元探测器,是有探测器结构需求的,所以二极管有形状和大小的要求,而高振东只是要保证性能前提下最小的红外光电二极管,那就可以尽量往小了考虑了。
而这个大小,就是他们分析下来的极限,再小,不论是物理加工技术还是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高振东听了,点了点头,心里开始飞速计算起来。
按照现有能力,基本上可以保证制造出体积大约150立方毫米的晶体来,纯从体积计算,再加上切割消耗,把每枚光电二极管所需的碲汞镉晶体按照1*1*1.8考虑,那粗算下来可以加工出80来个二极管。再考虑到边角部分、加工损耗、成品率等原因,这个数量打个7折,高振东欣喜的发现,自己能用一枚碲汞镉晶体加工出一条1*56的线阵来!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具体的也许没有这么乐观,但是至少理论上先走通了才能考虑别的。
这个结果让他非常高兴,给陆工下了个任务。
“陆总,我回头给你几枚个头大的晶体,你按照你们的理论计算,提出要求,交给1274厂,做几套红外光电二极管来。经费方面,直接找我要,我私人先给了。”
这一年,高振东的书在源源不断的写,而且陆陆续续也有一些老书的印数稿酬,搞几套这个还是搞得起的,尤其是只需要考虑材料费和加工费的情况下,其实也不怎么贵,至少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
虽然很诧异高振东这个自掏腰包的行为,但是陆工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随便问的,特别是高振东身上。
他会这么做,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陆工把这个事情麻溜的应承下来。
高振东转头,又和鲁总一起,沟通了一下除扩散炉之外,其他工艺的进度问题。
鲁总笑道:“总体还可以,封装部分,本来我们就是熟悉的,而且你提的要求也不是太夸张的那种,我们正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问题不大。没搞完,但是进度在我们的计划预想之内。”
“那电阻加热真空蒸镀机呢?”
“那个就更好办了,你要求的主要是做铝的蒸镀,这东西熔点不高,做起来还真没什么太大的难度,说得过分点,就是烧开水,只是烧的不是水而是铝。我们用的办法比较直接,就是用钨丝加热,温度不够就加大电流。”
钨的熔点都远远超出铝的常压沸点了,干这个事儿还是没问题的。
大力出奇迹嘛,这一点,高振东倒是早有所料,早期集成电路的铝线蒸镀,对于厚度、光滑度、密度等等这些的控制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属于是实在不行就镀厚点儿的那种思路。
在技术发源早期就介入,就是这么爽。
“做出来了?”高振东还是有挺高兴的。
“还没有,现在扩散炉基本搞好了,就可以转头做那个了,这两个东西别看用途完全不同,可是在控制方式和具体研究上面,专业重叠性还是挺高的。你们厂的几位同志前段时间都被压在扩散炉改造上面了。”
对于1274厂来说,方迎红等几位具有丰富的自控经验的同志,给予的帮助很大,毕竟他们几个是跟着高振东干出来的,在自控方面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比1274厂的同志还是要“略微”超出那么一点点。
所以当扩散炉改造牵住他们几个人的时候,电阻加热真空蒸镀机造出原理样机之后,剩下的实际调试工作就会受影响。
高振东也不是很急,光刻机的光学系统还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