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总是要发展的,以后多了,这些老办法可就靠不住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对于高振东这个提议,外商部领导深以为然,而且这个事情在现阶段最合适的,就是外商部,他们对外打有关知识产权的交道最多,在这方面,别说标规局了,就连外事部门都得往后靠靠。
只是怎么把这个事情办好,外商部还得仔细合计合计,这个时候涉及的不止是知识产权本身,还有很多场外因素。
交流一段时间之后,高振东拎着奖品,离开了外商部。
对于今天这番有些危险的话,他并不后悔,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拼了老命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在该说话的时候能说上那么两句嘛。
再想想十二机部领导前不久送过来的东西,应该没啥问题,这些事情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
对于高振东这一番话的影响,四十年后,某著名经济报刊在分析打开国门时的波云诡谲,得失利害的时候,在“民族知识产权得失”章节是这么说的。
“这个诞生于1961年,出发点原本是为了限制的法规,却在二三十年后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手中最大的利器,利用它,成功挽救了很大一批民族知识产权和传统产业,与委身外资的那一小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后面,该报刊还补充了一句:“考虑到这个法规的首倡者,是著名科学家高振东先生,这让我们合理的怀疑,它的出发点,原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得不给它套上了另外一件衣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