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515章 仿制K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5章 仿制K5?(2 / 3)

在74年就停产了。

这东西冷门到什么程度,高振东前世,不是略微资深一点的军迷,根本不知道有雷电1导弹的存在,还以为我们的空空导弹类似战斗机从战5开始一样,是从雷电2开始的。

负责这个东西的仿制前期工作的,同样是导研院,不过是由另外一支队伍在负责。

导研院负责红外弹的,高振东非常熟悉,他是雷电1改的副总师嘛,而其他同志,除了院长总工这些打过一些交道之外,就不是那么熟悉了,导研院可不是小单位。

但是很明显,导研院的同志对他是比较熟悉的,没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名字,会议开始之前,还专门过来和他这位导研院的技术顾问打了个招呼,道了一声新年好。

作为在雷电1上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又担任了改型副总师,而且还在京城工大上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高振东,在所有人看来,在空空导弹方面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会议很快开始,高振东坐在防工委领导旁边,听着导研院同志的汇报,包括另一边的防工委总工在内,表情如出一辙——不好看。

这个不好看,不针对导研院同志的工作,而是直指k5导弹本身。

空军那边的同志,也是皱着眉头,这东西,啧啧啧。

如果说原本防工委、空军的同志在没有对比的前提下,并没有意识到老毛子这个垃圾有多差劲的话,那在雷电1成功之后,这个问题就彻底的浮出水面了,哪怕两者的制导原理不同,理论上是用于两种不同场合的。

听完导研院的同志的汇报,高振东决定,不浪费大家时间了,这个恶人,就让自己来当吧。

在他根据现场的观察来看,甚至连导研院的同志自己,都对这东西有点儿嫌弃,颇有一点捏着鼻子作报告的感觉。

这种报告高振东前世听导师说过,明知道是一坨,还得硬着头皮做下去,做完之后简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报告刚做完,高振东一反常态,和以往喜欢先听同志们发言不同,高振东这次第一个要求发言。

这让其他同志大惊,这可不多见,高振东同志是习惯先听别的同志意见的,这回发言这么早这么主动,看来这个东西让他很难忍受啊。

高振东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这个弹,暂时不要继续了,还是先慎重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做后面的工作吧。”

来了来了,那个熟悉的“高大炮”又来了。

“说说你的理由吧。”防工委领导的话是让阐述理由,可是语气和神情却是一副“赶紧毙掉这玩意,让同志们解放出来干点儿别的”的感觉。

高振东也不迟疑:“这个弹,它没有用武之地,从机动性来看,只能尾追大轰炸机这种东西,可是从它的射程来看,完全支撑不起啊。”

k5采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制导方式——雷达架束制导。

这种方式在后来的雷达空空弹上是完全绝迹了,原因很简单,难用啊。对了,旗佬的aim7麻雀,最早的a型也是这个鸟样,结果和k5差不多,甚至旗佬反应更快一点,撤装的速度比老毛子还快。

雷达架束看起来原理上和激光架束制导差不多,载机发射一束雷达波指向目标,导弹通过弹尾的雷达接受装置探测这束雷达波,获得偏差量,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看起来导弹就好像骑着雷达波一路飞过去的一样,所以叫架束制导。

看起来挺好,但是有一个问题,雷达波的指向性,是根本无法和激光相比的,这就导致了这个导弹的悲剧。

它的制导方式和本身的机动性,都决定了它打不了高机动目标,只能打打轰炸机这类目标。

导研院的同志还是要挽救一下的,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高总,这个弹在得到你搞的推进剂之后,最大射程已经从原本的4.5公里扩大到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