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发动机,也至少是把原理和一些试验全部走过了一遍的。
这在新装备的预研历史上,迄今为止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这样一来,是不是装备受损的概率就大了?光顾着保护人,没顾得上装备啊?”有人这么来了一句。
虽说武器就是战士的生命,但是这句话说出来,还是让防工委和装甲兵的同志皱了皱眉头。
这个问题下面的同志不太好答,容易掉坑里。
罗总亲自接话了:“正相反,这样是在保证人的前提下,尽量兼顾装备的主体部分得到保护。”
这话说得已经比较周全了,提问题的人正要继续开口,高振东在旁边幽幽的补充了一句。“‘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先保护人,也是对的嘛。而且,这种结构有利于自动装弹机的设计。”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所有想质疑“先保人”这个思路的人的话全给掐住了。
我艹,这位高副总师,一点儿武德都不讲,你这话谁敢乱接?
防工委的领导差点笑出声来,这小子,该老实的时候老实得很,但是该充分发挥理论学习成果,以重要思想引导的时候,那也一点儿不手软啊。
嗯,这个事情孰优孰劣先放在一边不管,但是这小子这个处事方式,我喜欢。
装甲兵的同志先听前半句,呃,对对对,就是这么个理,再听后半句,诶,给反对者的台阶也有了。
“嗯,对对,既然有利于自动装弹机设计,又有那么多好处,综合下来,我们觉得,还是大部分炮弹放尾舱里吧。”装甲兵这边几位同志商量了几句,一锤定音。
焊接炮塔,炮塔尾舱储弹,自动装弹机算是给定了下来。
会议继续,一片祥和。
当方案的子系统,汇报到火控系统的时候,评审人员才发现,这个二代坦克的研究组,激进得可怕!
从悬挂设计上展示的保守,原来都特么是装的!他们激进起来,让人感觉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何总汇报起这个来,意气风发!什么叫来个大的?这就叫来个大的。
激光测距仪、横风传感器、弹道计算机、双向火炮稳定,对了,最后这个热像仪是个什么东西?
没有线扫二字,在这个时候,这两个字本身就是秘密。
这个热像仪直接就超出了大部分评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了,他妈的根本没听说过啊!
前面的所有项目,虽然亮点十足、数据上天,但是其基本原理,尚在当前的技术线上,再先进的技术,也是听得懂或者是隐约可见的。
但是到了火控这一块上面,画风突变,完全看不懂了。
“横风传感器?可靠么?有技术储备?”这个最简单,从这个开始问。
“可靠,有技术储备,使用旋转变压器。”
考虑这个的时候,光电编码器还没影呢,这时候的旋转变压器虽然是个模拟器件,而且在精度方面没法和光电比,但是应对恶劣环境还是有一手的,特别是露天风沙。
“激光?这么前沿的科技你们就用上了?是不是步子迈得大了一点?而且据我所知,红宝石激光器的功率用在这种远距测距上,还是略有吃力的。”
激光出现才一年不到,课题组就能从原理到应用,整条通道全部打通?而且激光功率是硬指标,同时还不太好堆。
“是这样的,激光器的发明人高振东同志,就是我们的副总师,在这方面,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大量的设计帮助,并且专门为我们这个激光测距仪定制了一种激光器。现在激光测距仪的设计和试验实际上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要求,3000米距离测距误差不大于1.2米,随时可以投入量产。”
高振东是激光发明人这个事情,全世界都是知道的,只是人到了面前,能联想到一起的不多而已,所以老何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