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篇名为《反坦克导弹60年的专访,采访的是长剑机械厂的总工,说起赤剑61式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时候,他发出了长长的感慨。
“当时参会的老前辈们,都想象不到,这型导弹能伴随我们的陆军,走过整整60年。作为我军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每当想将它换下来的时候,却又发现只要改一改,换换弹头、推进剂、制导系统,就能够以很低的成本满足更新的需求。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最早的导弹架构设计者——高振东同志,他设计了一个极为优秀的结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兼顾了成本、扩展、和性能,让这枚弹能生生熬死它的无数后辈,一直活跃在装备第一线。”
说完,他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80年代初,我们急着寻找出口的可能性。在外方打靶某次测试中,没人能想到,高振东老先生二十年前设计的波段选择红外测角系统,居然能满足外方对于红外制导系统抗干扰的要求,丝毫不受特意设置在飞行路径上的多个火堆的干扰,一举击中目标。最终靠着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综合性能,一举中标,让我们厂的日子又好过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