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上天之前,就已经启动研究了,所以第二颗上天是比较快的,而且和第一颗结构、任务大不相同。
现在才62年!不过高振东仔细想了想,好像也差不多,前世自己知道的,就是在邱小姐出阁之后,才开始搞卫星的事情,如果按照这个节点算的话,好像现在开始考虑也不算太离谱?
高振东把材料迅速浏览了一遍,一旁的领导和同志们,依然在讨论这个话题。
他放下材料,听了一会儿。
领导趁一个发言间隙,转头问他:“振东,看过了有什么想法?”
高振东摇摇头:“暂时没有,现在已经定了要搞了?”
领导也摇摇头:“还没有,现在是在讨论各方面的东西,其他像火箭、发射、遥测支撑等等,都在讨论,今天这个,是讨论卫星本身的功能的,你脑袋灵光,想法很多很巧,所以把你也叫过来,一起听一听。”
高振东这才搞明白,原来这是前期规划工作的一部分。他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听别人都在说什么。
“我觉得,第一颗卫星,就不要承担科研任务了,主要是证明我们能够打卫星上天,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工作就可以。”
“证明?怎么证明?”
“我考虑总结成几点,打得上去,听得见响,观测得到。”
听见这位同志的想法,高振东差点笑出声来,这想法和后来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要求“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倒还真是差不多,只是卫星遥测方面的“抓得住”暂时被放到了一边。
“那么多钱,就为了听个响?”有同志还是有些疑问的。
“能听见响,就可以证明技术有效了嘛。”
“我觉得还是要搭载一点任务载荷上去,资源有限啊。”
“……”
见高振东已经听了半天,算是慢慢进入了状态,领导才转过头来,问高振东:“振东同志,你的想法呢?”
高振东想了一会儿,对于卫星这种和军事关联性极大的东西,他倒是有一点了解。
“如果是长久规划,规划一系列卫星的话,倒是什么都能做,但是第一颗的话……估计能做的事情不多。通信卫星一般是在同步轨道,那个轨道太高了,第一颗就打那么高,不现实。”
同步轨道高度高达数万公里,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第一颗想打那么高是不太可能的。
高振东话虽如此,但是其他同志一听就知道,这位同志对于卫星是有了解的,这时候能够一口就说出同步轨道的,绝对能算得上是对卫星比较了解的了。
高振东继续说自己的想法:“基于同样的理由,广播卫星什么的,其实也不合适。”
我们第一颗卫星虽然是在太空中广播音乐,可是类型上不算是广播卫星,广播音乐只是它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已,实际上该卫星不具备实际的广播卫星功用。
说到这里,高振东倒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各位领导,专家,如果要说第一颗卫星承担什么功能的话,我不好说,第一颗这东西,有时候不全是技术考量。但是第二颗开始干什么,我倒是有些想法。”
领导被高振东这滑头的说法给弄乐了:“那你就说说第二颗吧。”
高振东道:“第二颗的话,我建议是可以搞成试验卫星,试验供电系统、探测基本的外空环境、遥测系统等等,从第三颗开始,就可以考虑返回式卫星或者照相卫星了,同时也可以开始考虑往同步轨道上打卫星。”
关于想打同步轨道卫星,高振东倒是暂时没有考虑整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大活儿,我们的卫星定位系统涵盖的轨道也远不止同步轨道这一个。这东西真不是现在我们能搞定的,但是通信卫星的话,就有一定的可能了,通信卫星呆的静止轨道,就是同步轨道的一种。
就算同步轨道打不了,但是低轨道打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