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意见,自己又不是绝对正确,有的东西在实践中觉得有问题,该改就得改。
“嗯,该改就改嘛,改了什么?”
“搞电视信号转发的同志,超额完成任务,做到了200线每秒5帧,我们寻思着这样一来,炸弹就不需要飞那么慢来获取最短修正距离了,我们就在高阻炸弹头上加了一个整流罩,结合更好的电视信号转发系统,把炸弹的投掷距离增加到了50公里,而且对载机的气动影响小一些,炸弹飞行速度也更快,载机暴露时间更短。”
“好!改得好!”高振东大喜,用高阻外形,那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既然电视信号转发能有这个水平,那用低阻外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这样一来,装套件的时候会麻烦一些。”春雷厂的同志有些不好意思。
“这点麻烦是值得的,毕竟在保证技战术性能的前提下,缩短载机暴露时间和地勤稍微麻烦一些相比,压根不是问题。”这点关系,高振东还是明白的,很爽快的就在电话里下了试用许可。
而今天,是电视制导滑翔炸弹的第一次试用。
图16上的同志,为了能让命中率更高一点,毅然决定在40公里投弹,而现在,敌人没有飞机骚扰的情况下,进一步准备将距离压缩到35公里。
飞机依然在向前飞行,两名武器操作手向两枚电视制导炸弹各自输入了目标坐标。
“35公里,投弹!”
图16翼下能挂4枚炸弹,不过今天是第一次试用,只挂了两枚,反正能同时控制的也只有两枚。
两枚1吨重的炸弹飞离机身,在空中翻了个身,展开弹翼,向前滑去。
失去重负的图16,甚至向上蹿了一点。
“转向,保持控制距离。”
鲲鹏03开始缓缓转向,保证不再向正前飞行的同时,又保证对电视信号的接收。
此时敌人的一些零星前出部队,已经发现了飞机,开始手忙脚乱的打电话,通报情况。
以脏三的指挥系统反应速度,等能指挥到平原上空的两架敌机前来拦截,恐怕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距离目标大桥10公里左右的一处防空阵地上,一名脏三好像觉得有什么不对。
“你发现空中什么东西飞过去了没?”
“没有,大概是你眼睛了吧。”
两枚滑翔炸弹一前一后在山谷上空飞行,源源不断的将信号向后传送。
“信号正常,已经发现目标。”
炸弹在惯性制导装置的引导下,向着目标区飞速滑翔,虽然还隔着几公里,但是操作手的显示器里,已经出现了目标的影像。
这是一座悬索桥,在这种山高谷深,很难架设多个桥墩的地形,悬索桥的优点非常明显,建好两个桥头就行,而且设计得当的话,悬索桥的两头支架是不受侧向力的,进一步降低了建设难度。
“目标,北岸桥墩。”武器操作员01再次向02号操作员明确。
为了保证打击效果,两枚炸弹的目标是同一个,厂家那边说了,这东西没有激光制导炸弹打得准,求个保险。
“02明白。”
至于为什么打北岸而不是打南岸,因为南岸是接近脏三的一面,相对容易得到建材、物资、人员的补充,修复的难度会低一些,而北岸就不一样了。
“你把材料运到北岸我就把桥修好。”
“你把桥修好我就把材料运到北岸。”
闭环了!
两名操作手在各自的屏幕里,小心的操控着瞄准十字线。
他们已经在模拟训练软件上训练了多次,虽然是第一次投实弹,但是对于这种断断续续的操作手感,还是很熟悉的,包括那个5帧每秒的图像刷新率,模拟软件刷新率是可以设置的,操作员们为了保证效果,从1帧开始,练了很多种帧率。
“这个5帧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