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地摇了摇头,挂断电话嘀咕道:“我可不是吃人家嘴软的人”
沙器之站在一旁也听明白了,这是该坑还得坑的意思啊!
——
“于主任好”
看见于德才从走廊那边过来,沙器之主动打了声招呼。
于德才同他握了握手,示意了李学武办公室方向问道:“领导还在忙啊?”
“钢城来的电话,是董副主任”
沙器之解释道:“已经谈了有一阵了,应该不会耽误会议的”。
说着话示意了会议室的方向道:“郎副组长和毕副组长已经在了”。
他的话刚说完,经管组主管财务的王羽正从楼梯那边走了上来。
于德才这会儿就不好直接进屋了,而是站在门口等着他,同时跟沙器之说了两句。
他耳朵听力还不错,李学武那边办公室的门没关,能听着一些谈话的内容,好像是在说电子工业的工作。
……
“得拿出点魄力来了”
李学武站在办公桌旁,背对着办公室门的方向,一边抽着烟,一边在跟董文学通电话。
“造船厂那边的情况也是很复杂,我给他支了个招儿,让他去找营城化缘去,到时候拿招工名额补偿”。
“这件事要复杂一些”
董文学听得懂李学武的建议,提醒道:“要地要贷款,可跟要建材不是一回事儿”。
“那就得敞开心窝谈了”
李学武使劲抽了一口烟,给董文学说道:“我还是建议您多跟地方沟通,钢城那屁大个地方,尿泼尿的工夫就把该认识的人认全了”。
“您就去找他们,明了说”
李学武抽完最后一口,将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道:“咱们要投建的不是一条生产线,而是一个产业集群,几十条生产线的那种”
“还有,咱们要地投产建设,东西都在他们地头上,他们怕什么贷款啊,我这还没提免税支持企业的事呢”
“甭跟他们客气,就问一个保守估计两万工人的大厂他们钢城要不要?!”
“要,给地、给钱、给人!”
“不要!我们就去津门谈!”
李学武故意说着威胁的话:“您就说津门距离京城近,方便轧钢厂产业布局,也方便出货”
“就因为咱们的炼钢厂在钢城,想要加快完成全厂范围内的工业体系建设,所以才选钢城的”。
“你是真打算一分钱都不出?”
董文学听着学生尖酸刻薄的话也是挠头,无奈地说道:“照你这么干,咱们的人缘早晚都得耗尽了”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您的”
李学武笑着打趣道:“他们就欺负您谦谦君子,不愿意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反正咱们的条件已经提了,只要满足了,咱们就开始干活,先在钢城以及周边城市招他两千人钓钓鱼!”
李学武笑着拍了拍桌子,道:“我就不信钢城的领导看见这个情况能不着急!”
“呵呵”
董文学也是在电话里轻笑出声,笑着夸他这招有奇效。
很明显的,一个产业集群的落户,必然带来一定的工业人才虹吸现象。
你要说是人力旋涡也成,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这两千人的饵料撒下去,轧钢厂再卡一下初中毕业的硬性条件,看到时候谁着急。
你钢城不努力,可能就会吸引来其他大鲨鱼。
各城市对待人才的管控那是很敏感的,钢城出现旋涡,其他城市的待业青年必然要涌过来。
到时候人家主动请了轧钢厂过去建厂,岂不是能解决更多的待业青年就业难题?
这叫逆向思维,钓了钢城,还要给对方危机感。
反正李学武在电话里跟董文学说明白了,电子工业基地是一定要搞的。
基建部分的投资很大,轧钢厂自己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