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缺失的部门就没有这么好的心情和态度了。
八月初,借着机关人事变革的风,组织处和人事处联合行动,针对近期出现的管理问题进行了追究追责。
生产车间思想教育管理岗位换了一茬的人,补充进去的很多都是从机关下去的。
各地办事处、各分支机构和分厂,三产工业和联合工业,都有机关的干事下放基层。
十六家单位的兼并工作也走上了正轨,景玉农回来后主持了这项工作。
首批兼并进来的两家单位,干部进行了考核和筛选,做了抿主测评,按照考核结果,打散分到了红星厂各机关和分厂及管理处。
服务人员和后勤人员做了业务测评和考核,留了一部分,剩下的分流到了联合单位和劳动队。
人数最多的要数生产工人了,按照兼并方案,这些人在考察合格后,即安排到了相应的生产岗位上,主要是应对红星厂已经开展的三班倒生产制度。
同时,已经建设完成的三产工业也开始接收这两家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重新整合兼并进入已有的三产工业或者联合工业体系。
这个时候,联营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红星厂确实是真金白银地收购了这十六家工厂,但部分价值是转化到了三产工业和联合工业的身上。
也就是说,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的补充,让红星厂在联营占股比例大大地提升了。
算是用联营单位的钱帮红星厂买了企业扩张的单。
李学武当初在工作会议上做报告时讲到的水库经济作用体现了出来。
红星厂水涨船高,庄家通吃,产能不会白白溢耗,而是会储存在三产和联合工业这两个大蓄水池中。
等红星厂需要发展力量,或者遇到发展困难的时候,这些水池里的经济就会反哺红星厂。
人多有好处,也有坏处。
红星厂的人多了,厂区里更热闹了,厂区外彻底成了大工地,拆拆拆,建建建。
好多工人从车间里出来,直接进了工地,转身就成了劳动工人。
社主会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圣塔雅集团援助的工程机械确实帮了大忙,学校的建设进度很快,几乎所有的教学楼主体都已经完工,只等着内部完善和装修了。
现在是八月份,九月一日开学,留给工程队的时间最多还有大半个月。
白天是听不见的,也看不见什么。
但等到了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站在房顶上还能看见红星厂方向有灯光映照天空,有建筑的声音清晰传来。
日夜不停地赶工期,工程处和工程队优先保证学校在九月一日开学前完工。
这个交付标准是很高的,工程是完工了,教学教具,桌椅板凳,办公用具,门窗玻璃等等,也是需要时间来布置安装的。
所以每天下班,李学武都会去工地上转一转,看一看。
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有具体的项目完工撤场。
不仅仅是室内装修,就连操场的硬化,体育设施等等,都是同步进行的。
李学武请姬卫东帮忙,从港城购买了全套的先进教学用具,可是把这小子累够呛。
货物已经在红星厂的仓库里了,就等着最后一步的进场安装了。
人多力量大,干啥都不怕。
红星厂在建设学校的同时,也在建设医院,还有诸如居民区和综合市场,以及红星厂的几栋办公大楼。
主体工程还没有开始,但地下工程已经开始了,掏出来的土发堆砌在亮马河边上,老高老高,像一座小山。
你看皇城后面的小山,其实就是当初建设紫禁城时掏出来的土方,没地方搁了,就成了一座山。
红星厂建筑工地掏出来的土方当然不会浪费在这,占地方不说,也阻碍交通。
沿着亮马河两岸,这些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