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狂兵之步履青云> 第三十一章 梨园诗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梨园诗会(2 / 4)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好奇问:“太傅所言‘沈宋’中的‘沈’指的又是哪一位?”

冯靖不假思索道:“‘沈宋’当然说的沈荃期和阁下您了,二位开创性地规范了律诗的音韵,创立了近体诗的写作规范,为后世俊才树立了标杆。”

不料他刚说到这里,就见那个面色阴鸷的锦衣秀士歘地起身,稽首施礼道:“得闻太傅高论,学生沈荃期三生有幸!”

听到“高论”二字,冯靖顿时一惊:艹、又说错话了!

因为他陡然意识到,“沈宋”齐名之说系唐明皇李隆基二十年后御口钦定,眼下的沈、宋二人尚不知有此一说。

随即他呵呵一笑,不动声色转了话题,“能在这里得遇沈兄,冯某三生有幸!”

不料一阵刺耳的声音却突兀响起,“太傅说的很热闹啊,不知能否下场一试?”

这话明显是在讥讽冯靖。

大伙扭头一看,是那个桀骜老头。

半天没人理他,老头子有点耐不住寂寞了,张口就是一句尖刻之语。

“杜兄说的什么话?”沈荃期不满的嗔了老头一眼,顺势打了个圆场,“太傅,容在下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杜审言。”

杜审言……莫非诗圣杜甫的亲爷爷?!

冯靖一时感慨万分,以诗圣杜甫之伟大,却有一个如此傲娇的爷爷,看来造化弄人一点不虚!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他故意用很夸张的神态问:“哦,原来您就是杜审言?”

他满脸敬仰的样子给人的错觉是,他马上就要说出“久仰久仰如雷贯耳”一类的阿奉之词了。

杜审言不由仰起了脑壳,满脸的傲娇和得瑟,“不错、正是在下。”

不料冯靖却陡地变了脸,极为不屑地摇了摇脑壳,“可惜没听说过!”

他的神态要多轻蔑有多轻蔑。

杜审言顿时矮成了一坨,面色青紫嘴毛乱颤,恨不得找个鼠穴钻将进去。

沈宋二人拼命暗掐自己的大腿皮肉,强忍着没笑出声来。

他俩和杜审言算是诗坛好友,好歹要给杜留一点小薄面,否则早就笑得狂拍着地面满地打滚儿了。

太平公主和楚王却再也忍不住了,同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大笑来。

怀着向诗圣致敬的心态,冯靖不得不替诗圣的爷爷拾回点颜面来,“不过,若说起令孙杜甫杜子美先生,在下如春雷贯耳!”

“杜子美先……先生?”杜审言闻声一震,一双眼睛顿时睁得溜圆,那神态仿佛白日见鬼一样,“你……你怎么知道子美?他周岁刚过,才办的汤饼会……”

冯靖笃定道:“杜甫杜子美,未来的成就不在沈宋二位之下,千古诗圣盖世无双!”

诗圣?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屁孩!

所有眼睛都瞪成了牛蛋。

短暂沉默后,太平突然满脸不屑冒了一句,“东拉西扯,就说你自己行不行啊?”

冯靖莞尔一笑,“既然公主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在下也为了向诗圣的祖父致敬,我就凑一首长短句吧。”

说着他略一凝神,信手挥毫写了一首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冯靖的字仿的是王羲之的行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

李隆基啧啧惊叹,其他人却满脸惊愕默不作声,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长短句!

唐时的长短句实质上就是古体诗,如李白的《将进酒》。

五代时对唐时的长短句进行了改进,渐渐出现了“小令”这一特殊的“词”的雏形。

宋代又对小令的音律格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和规范,长短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