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技术手册看了半天,大致看明白了十几个主要的花滑技术动作。
首先就是跳跃。花滑分六种跳跃,分别是阿克塞尔跳(A)、后外点冰跳(T)、菲利普跳(F)、后外结环跳(Lo)、萨霍夫跳(S)和勾手跳(Lz)。
而每一种跳跃又分不同的周数,从一周到四周,周数越多,完成跳跃所获得的基础分值就越高。
其中,女子花滑历史上曾有女单跳出四周。而当今在国际赛事的跳跃,最高难度只有阿克塞尔三周跳(3A),也就是三周半。
而男单那边的技术难度,则已经攻克了除4A之外的所有四周跳。
跳跃之外,旋转和步法也是花滑的重中之重。于思梦边看手册,在脑中做好笔记,计划着之后一有时间就看看花滑的各种视频,给自己提前补习。
大致看完了技术手册,于思梦最后开始搜索的,是花样滑冰的教练团队。
于思梦的想法很简单,商业冰场的教练,教导把花滑当作兴趣的普通学员绰绰有余,但要训练以全锦赛金牌为目标的学员,能力显然不够看。
于思梦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为自己找到合适和靠谱的教练团队,提升自己的花滑水平。
然而,这一次,于思梦一番搜索,最后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报。
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在华国本就不算热门,官方并不重视,真正愿意干这一行的教练自然就比较少。
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于思梦如今身处省份虽然较为发达,但并不是花滑大省,国内大多数厉害的教练团体,还是在首都。
结合于思梦眼下这个身份的家庭背景考量,李奶奶、以及于思梦常年出差外地的父母都是观念传统的监护人。除非于思梦能一举在花滑领域滑出惊人的成绩,否则,送小孩学习花滑对他们而言就是一项付出多、收益难成正比的买卖。不仅花销巨大,且还会影响学习和中高考。
于思梦是个很实际的人。她如今和穿越之后的家庭并没有培养过多的感情,但她却也十分清楚眼下这个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教育观念——
爸爸妈妈既不会认同让女儿视花滑为专业的想法,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送于思梦去外地求学。
然而,真正让于思梦彻底打消找教练团队想法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于思梦大致搜索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在国内外的详情后,她总结出了这项运动目前的现状:
花滑对选手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技术革新也很快。国内外各个教练团队的训练风格各有千秋,差距极大,而除了极个别出过最为顶尖的国际选手的教练团队外,大多数的教练团队所带的选手实力都极不稳定,成绩分布也不均匀。
换句话说,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别说是选手,就算是最顶尖的教练团队,在训练方式上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处在不断尝试,不断革新的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不同的选手本人的身体、训练习惯以及肌肉记忆形成的差异性也较大。一些对部分选手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放在另一部分选手身上,就不一定能发挥好的效果。
既然这样,自然也就不存在最厉害的教练团队一说,更不存在最厉害的训练方式。
也就是说,在为自己创造足够外界支持的前提下,就算于思梦自己去摸索方法练习花滑,说不定也能成。
因此,于思梦一番思索,最后敲定主意——暂时不着急找到合适的教练。
于思梦大致看完了所有需要了解的信息,长呼一口气,放下平板。
“于思思。”她看着自己的这位便宜妹妹,轻笑着唤道:“你说,如果姐姐我想把花滑当兴趣去学,奶奶会支持么?”
“姐姐,”于思思一脸疑惑地看着她,“可是你马上要上初中了,奶奶会同意么?”
于思梦听了这话,浅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