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牧场与黑水泉
到底应该如何剿灭喀达尔部落,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由于狼牙岭距离伊州城只有几十里路程,不适合长久逗留,黄四喜就让诸部族长先返回草原领地,再慢慢商量对付喀达尔部落的办法。
诸部族长也知道危险还没有解除,清兵仍有追来的可能,就听从黄四喜的建议,暂时放下争论,快马往部落赶去。
等他们返回草原的安全区域,得到诸部骑兵的接应后,共聚在罗布族的领地里,按照约定歃血为盟。
诸部族长为了表明抗清决心,当场拿人质纳兰秀吉与纳兰容若祭旗。
他们也明白杀死清廷贵族的后果,清兵一定会发起报复,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扫荡,他们再次推举飞红巾担任诸部盟主。
这次二十四部落勠力同心,纠集各自精锐勇士,交给飞红巾调遣。
待兵马准备齐全,飞红巾按照诸部商议的策略,派人假冒喀达尔部落骑兵,把纳兰秀吉与纳兰容若的尸体送交伊州城,并发出威胁,勒令清兵全部撤离南疆,否则喀达尔族会把伊州城杀个鸡犬不留。
随后飞红巾开始统领大军,等候起清兵动静。
她心里有些没底,私下对黄四喜说道:“黄大侠,咱们把纳兰秀吉的死栽赃到喀达尔部落头上,恕我直言,这种嫁祸的手法并不高明,清兵应该可以看出虚实。”
黄四喜心想,何止是不高明,简直是拙劣。
但这些统统不重要。
他指出其中关键:“纳兰秀吉一死,消息传到纳兰明珠与多格多耳朵里,肯定会迁怒于人,把伊州城的清兵将领全部治罪法办,伊州城的清将为了保住官位与项上人头,即使明知道咱们是在栽赃嫁祸,也会把喀达尔部落认定为凶手,先发兵攻打喀达尔部落!”
其实局势已经完全可以预见。
现在伊州城的清兵将领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调查纳兰秀吉的真正死因,因为不等他们调查出结果,清廷抄家灭族的圣旨就会下放到伊州城。
他们想保住官位与性命,必须立即抓捕到凶手,喀达尔部落就是送上门的救命稻草,只要他们抓住喀达尔族长孟禄,剿灭喀达尔部落,他们才能给清廷与纳兰家族一个交代,不致于被迁怒株连。
黄四喜的猜测极其精准。
伊州城在接收纳兰秀吉与纳兰容若尸体的第二日,清廷驻扎南疆的数万骑兵就几乎倾巢出动,杀气腾腾扑向了喀达尔部落领地,他们所到之处,展开报复性的烧杀屠戮,甚至不接受任何投降。
喀达尔部落的首领们被吓的惊恐难安,领着部落牧民开始大逃亡,可惜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飞红巾统领的二十四部落联军,早就堵在喀达尔部落逃亡的路线上,以逸待劳。
这一下子,前有埋伏,后有追兵。
埋伏者全是一衣带水的草原兄弟,追兵则是斩尽杀绝的清兵屠夫。
如何做选择,并不困难。
喀达尔部落的首领们果断向飞红巾缴械投降。
这些首领全是喀达尔部落的贵族,基本都与族长孟禄沾亲带故,他们以为投降飞红巾就可以保住性命。
谁曾知道,这次二十四部落是铁了心要合伙瓜分喀达尔族,不止要瓜分牧场领地,还要均分牧民牛羊,直至彻底灭掉这支南疆草原的第二大部落。
于是二十四部落联军只保护喀达尔族的普通牧民,至于剩下的千多位族长与长老亲属,包括族长孟禄的尸体在内,全部丢弃给了清兵。
清兵瞧见喀达尔部落贵族扎堆在一处,立即一网成擒。
他们本想继续追杀,却见二十四部落联军堵在后方,兵力比他们还要多一些,这让他们甚为忌惮,害怕陷入包围,再无法离开草原。
统领清兵的几位将领,觉得此行已经抓住喀达尔部落的酋长以及千余位贵族,足够向清廷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