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命与永历帝之御旨,以黄金十万八千斤,铸成十八罗汉,藏于此洞!留待豪杰之士,以为复国之资!若有取作私用者,人天共诛!”
这是李定国亲笔信笺,他临死之前打算把十万斤黄金托付给抗清义士。
其实李定国的做法与黄四喜如出一辙。
当年黄四喜离开‘碧血江湖’时,曾经把荆州城外天宁寺宝藏托付给了铁罗汉与胡桂南,同样留下叮嘱,宝藏只能用于反清复国,恢复中原。
桂天澜是忠义之士,他严重遵照李定国的遗训,眼见黄四喜已经收复云滇与川蜀两省,恢复中原指日可待,他就透露出李定国宝藏位置,献奉宝藏给黄四喜。
整整十万斤黄金,等同于一千万两白银,足够何铁手分配调用。
等把这十万斤黄金运出剑阁,黄四喜立即挥师进入鄂省。
鄂省荆州城外的天龙寺内,还有另外一处宝藏等着黄四喜去取。
这一天,胡桂南与铁罗汉风尘仆仆赶到设在荆州城外的临时大元帅府邸。
时隔三十年未见,胡桂南与铁罗汉都已经年逾甲,但他们身子骨仍旧硬朗,也从未遗忘当年黄四喜叮嘱他们的责任。
“相公,天宁寺那座金佛完好无损,佛内珠宝我与罗汉哥也不曾妄动一下,当初相公把这座宝藏交给我们时是什么样,至今仍旧是什么样!”
胡桂南站在黄四喜身边,笑着讲述天宁寺宝藏的情况。
虽然当年黄四喜曾有叮嘱,明确告知胡桂南与铁罗汉:‘假如将来有一天,我遭遇不测,但鞑子却卷土重来,攻占了中原,到时你们要把这尊金佛与珠宝交给抗鞑的义军。’
但胡桂南与铁罗汉全都不信黄四喜会身死,两人一直在期待着黄四喜再度回归中原。
为此他们挖空了天宁寺地底,把寺内金佛与珠宝全部尘封在了地底,暂时封存了这座宝藏,只等黄四喜回归后再启封。
这也是黄四喜最初南下云滇途经荆州城时,发现天宁寺被夷为平地的原因。
胡桂南与铁罗汉把天宁寺宝藏埋于地下后,各自离开荆州城,一个远赴藏境,另一个远赴辽东,数十年不赴中原,直至他们听闻黄四喜誓师反清,才赶来与黄四喜见面。
两人像是心有灵犀,竟然在同一天抵达黄四喜的府邸。
黄四喜得知天宁寺宝藏原封未动,朝身边的何铁手笑道:“这一座天宁寺宝藏的价值,与剑阁宝藏大致相当,估计也有十万斤黄金,你还发愁以后缺钱用吗?”
天宁寺宝藏的金佛重量只有数万斤,但佛肚内藏有大量珍珠、宝石、金器、白玉、翡翠、珊瑚、祖母绿、猫儿眼,加起来也值数斤黄金,整体算下来,天宁寺宝藏之丰厚其实要大于剑阁宝藏。
何铁手连续接收两大宝藏财富,已经觉得不可想象。
谁知黄四喜又道:“辽东还有一处宝藏,如果可以挖掘出来,价值比天宁寺与剑阁加起来还要大。”
黄四喜所讲是‘鹿鼎山宝藏’。
鹿鼎山下藏有清廷鞑子的龙脉,以致于宝藏同时埋有清廷历代君王棺椁,包括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陪葬品。
而宝藏的具体位置,传闻藏于八本《四十二章经里。
这些经书究竟散落在谁人之手,黄四喜并不清楚,但他知道宝藏埋于鹿鼎山下,只要找到鹿鼎山,就一定可以把宝藏挖掘出来。
胡桂南常年潜伏辽东,对辽东地形了如指掌,他正好知道鹿鼎山的位置。
只听他说道:“辽东确实有一座鹿鼎山,但那山位于辽东极北,与罗刹国接壤,现今已经被罗刹国给占了去,他们在山上建有城寨,倘若相公想收复鹿鼎山,必须先打掉罗刹国的驻兵。”
黄四喜道:“罗刹国兵力稀少,他们对鹿鼎山宝藏又一无所知,其实不足为惧!时下北伐已经开启,降龙军每经一地,都可以势如破竹完成收复,将来肯定会有八旗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