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怎能什么都懂?”
萧黎就点头,嘴角的笑意甚浓,“皇祖父所言极是,阿黎记住了!”
老皇帝见她如此地上道,遂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嗯,阿黎你得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咱们都要保持一颗谦虚向上的心态,切莫骄傲自大!”
“嗯,阿黎知道!”
“最近累不累呀?!”老皇帝接过萧黎递过去的一把莲子,跟着就问。
萧黎就道,“不累!皇祖父在庄子上住的开心么?!”
老皇帝吃了一颗莲子之后就道,“开心,可开心了!每天早上一起来,就能看到一大片长势良好的庄稼,还有每天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菜肴,最主要的是皇祖父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小阿黎,能看到你啊,皇祖父就很高兴。”
萧黎的眼睛就笑眯了起来,“阿黎每天能陪着皇祖父一起出去遛弯儿也很高兴,皇祖父喜欢这里咱们可以在这里多住些日子。”
“好,多住些日子!”
就这样萧黎他们在庄子上足足地住了一个半月才回京,回去的时候,正值稻子成熟的阶段,一路上到处都是老百姓们在田间收割劳作的景象。
“皇祖父,今年是一个丰年,咱们可以好好地过一个年了!”萧黎撩起马车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象就忍不住地侧过头来对着老皇帝道。
老皇帝朝外面瞅了一会儿之后跟着也就叹道,“是啊,老百姓们今年总算是不用再挨饿了。”
“皇祖父放心,以后老百姓们也不会再挨饿了!”
“这怎么说的?若是老天爷不赏脸,老百姓们的日子照样难过呀!”
萧黎就道,“因为咱们修了水渠和堰塘啊,皇祖父,依阿黎之见,我们仍然得多修建水渠与堰塘,这样干旱之时能储水,洪涝之时能排水,不仅如此,咱们还得多修路,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老皇帝就笑道,“我怎么没听说过这句话啊?!”
萧黎就道,“这不是名家之言,是阿黎说的,皇祖父您看啊,像那些偏僻闭塞之所,说不定有些人祖祖辈辈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见识过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因为交通不便,大家都封闭着,像有些地方的土特产在外面就是抢手货,可是在他们当地自己人的手中却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若是这交通便利了,山里的人是不是就能经常地带着自家的土特产到外面去与人易货了?这一来二去地不就能积累起来财富了么?
等手里的财富积累的多了,他们就又能去往更远的地方了,比如说以前是山里来带镇上,后来就是由镇上去到县里,再然后由县里去到州府,再然后说不定还能到京城呢。
俗话说,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的路多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就多,这见识多了那思想也就更灵活和开放了,这脑子一活,那不就能又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价值了么?皇祖父,您说阿黎这话说得有没有道理?”
老皇帝就点头,“嗯,我家阿黎说得甚有道理。”
“所以啊皇祖父,咱们得鼓励那些老百姓在农忙时节过了之后,就让他们出来多修水渠堰塘和道路,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更快速地发展起来。”
老皇帝就道,“可是这样白干活,估计没人愿意啊?!”
萧黎就道,“咱们继续以工代赈啊?!”
“嗯?!”老皇帝就一脸讶异地看着她。
萧黎就跟他建议道,“皇祖父,咱们之前的赋税是十五税一,若是老百姓们积极地配合朝廷的政策修渠修路,咱们就可以将他们的税收降至十八税一。
也就是说这中间的三分税是得靠老百姓们自己来争取,不是说人人都能一下子就直接降三分税的,而是要老百姓们自己来争取。
怎么争取呢?那肯定就得靠他们的辛勤劳动来换了,像那些勤劳肯干的,这三分赋税自然能轻易地就抵扣掉,像那些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