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死活,冲出阵地在用迫击炮掩护这些佣兵。
“他们来了,在那儿!”透着密集的茅草丛,和爆炸的烟雾,佣兵们发见了距离不足百米远,毫无顾及向着这边冲来的数个敌人身影。
“守住阵地!”负责指挥的黑人佣兵小头目已经负伤,他忍着剧痛奋起力气抬枪就对着远处的敌人一通横扫,几个敌人一声惨叫,被撂倒了。
“快,快!他们冲过来了,拖住他们!”其他几个佣兵也发现了,全都大声吼了起来。试图让其他人引起注意。虽然距离隔着不远,但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根本就听不清。
等近了,其他佣兵冲过去接应时,奥鲁米联邦军已经在炮火掩护下冲过来了……前沿阵地已经无法抵抗他们都冲锋,在五分钟之后,前沿失守。
斯拉夫营的佣兵只能暂时后撤,将火力点建在山崖一侧较为坚固的石壁上,相互离不到二十米,以便相互支援,只要一处受到近距离攻击,剩下的火力点变会立即反应过来。
形成多个机枪火力点,勉强成一个m形防御阵地;机枪和自动步枪一起在扫射着,为加强防御能力,他们选择了之前被炸毁的一半的掩体,只在一侧留了个一人多宽的通道以供人员通行和输送物资弹药,防御力极强。
而这个m形密集的火力群也是阻碍奥鲁米联邦军反击的主要障碍,虽然借着炮火掩护,这些奥鲁米联邦军也能够冒着弹雨冲上去,但相对准确又密集的流弹打在狭窄的上坡道路上,也一定可能会让他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一个临时组织起来的防线再次成功堵住了奥鲁米联邦军的冲击。但很快他们的炮火又来了,这足以说明这些奥鲁米联邦军和后方重炮部队有联系,他们可以随时要求提供炮火掩护。
而这些奥鲁米联邦军的每一次炮击,都会被an/tpq37“火力发现者”所观测计算,形成数据。当数据满足判断之后,将会通过三角定位,直接找到对方的重炮阵地。
林锐和安莫尔军手中的这款“火力发现者”雷达,是老型号的。基本上平时都是架设在卡车底盘上,由2.5吨的卡车运输。使用的时候,用液压支撑杆升起。看着就像是一块竖在车上的平板。
尽管在美陆军服役了20年的an/tpq37“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系统,之前也投入伊拉克战争的使用,陆军为该系统开发了最新的软件,但是,升级后的系统无法按预想对炮弹进行定位。
所以这设备目前属于被淘汰的产品。美陆军已经在考虑使用泰利斯雷神公司研制的tpq47雷达替换“火力发现者”雷达。
但这东西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an/tpq37“火力发现者”雷达设计用于师级部队,5套“火力发现者”可以覆盖整个前线。
之所以在伊拉克表现不佳,是因为在伊拉克,友军部队规模较小,敌方部队更加灵活,“火力发现者”雷达被分散用于旅级部队,而且是每个部队一套,这样只能实现90度的覆盖,无法覆盖整个战场。
在林锐这里,他的用法更是同时使用两套进行三角定位。
三角定位法,指的是一种数学原理,是利用2台或者2台以上的探测器在不同位置探测目标方位,然后运用三角几何原理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原理类似于地质测量中常用的“三角测量法”。
目前的定位技术,一个比较常用的是gps,也就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还有就是uwb超宽带三角定位技术。使用三角测量法精确算出使用者的位置,使用 uwb技术可使定位误差在2厘米之内,其实是优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
“轰轰轰……”天空中仿佛响彻了万道霹雳,瞬间就将安莫尔北方联军配属炮兵那渐间稀落的迫击炮声盖了过去。
就好像后浪压着前浪山呼海啸般冲击着这片地域,安莫尔北方联军的炮兵阵地完全被压了过去。随着一阵阵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