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150章 根系(中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根系(中杯)(2 / 5)

月底进行收割,收割完成之后,刚好来到十一月初。

而漠南的十一月初,气温普遍在零下,这就会抑制仙豆的地下根系再次发芽,让其保留在大量养分和水分度过冬天。

这就可以实现一年收割两茬大豆,而且使用这种方式,不用一年播种一次,也不需要浇水了。

仙豆系列只有采用种子播种时,才需要在萌芽前期进行人工补水,提升其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江淼的实验田之中,那一片第一批种植的仙豆大豆,今年三月份已经完成了第三茬收割,产量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左右。

特别是模拟一部分沙地环境的实验田,第三茬大豆增产了17%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根系向周围的沙土层不断扩张。

在红壤黏土质农田丶水稻黏土质农田之中,是不利于大豆根系快速扩张和深入地下的。

而在沙土农田之中,仙豆系列表现出极其疯狂的一面。

它们第一茬的主根系集中在0∽30厘米的深度,一小部分毛细根可以达到110厘米的深度。

到了第二茬,它们的主根系扩展到50∽60厘米的深度,毛细根延伸到的150∽170厘米的深度。

而到了第三茬,主根系进一步延伸到100厘米左右的深度,毛细根延伸到270厘米深度。

与此同时,它们的根块重量和数量也会不断增加,从第一茬的10∽15颗,3∽5公斤;到第二茬的20∽30颗,6∽10公斤;到第三茬的40∽60颗,12∽20公斤。

这也是为什麽仙豆系列会在第三茬开始出现产量飙升的原因,因为它们根部积累太多的水分和养分了。

当然,根块也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很多根块都会生根发芽,这导致一棵大豆,第二茬就是冒出十几颗棵,不过这可以通过人为除草的方式,将一部分多馀的笋芽清除掉,通过去支强干,从而保证产量。

不过到了第三茬,江淼估计仙豆的根系规模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这是基于农田种植密度决定的。

周边都是其他大豆的根系,自然没有办法进行主根系的扩张,如果是自然环境下,那估计仙豆的根系可以继续向四面八方扩张,直到达到寿命终结的那一天。

仙豆的基因之中,含有短绒野大豆的基因片段,这个野生品种也是多年生的大豆品种,通常可以在野外生存3年左右,但其极限寿命可以达到10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淼估计在人工栽培环境下,仙豆系列的极限寿命应该在6~7年。

不过考虑到多年生植物后期的产量会下降,在第5年就可以便拔除老株,开始补种新苗。

当然,也可以挖掘地下的大豆根块作为种子使用,这也和使用豆种差不多,甚至可以保证前期的生长速度更快。

仙豆系列对于沙地土壤的改造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

本身豆科就会在根部形成大片含氮根瘤,加上仙豆系列如此庞大的根系和不断增加的根块,这会导致土壤的有机质飙升。

其实计算一下就知道,因为终末期的仙豆,每亩在1.5万棵左右,单棵的根系和根块加起来差不多有30公斤左右,去掉水分,大概7.5公斤的纤维素丶淀粉丶果糖和维生素丶无机盐等,每亩可以增加112.5吨乾物质。

加上地上每年的两茬的枯枝烂叶,每一株每茬可以产生40∽50克左右的乾物质,5年就是6~7吨乾物质。

考虑到自然分解和植物本身消耗,大概会给土壤增加75吨左右有机质,相当于11.25厘米厚度的黑土。

而当前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层,已经从上个世纪的70~100厘米厚,下降到只剩下20∽40厘米了。

种5年周期的仙豆大豆,相当于人造11.25厘米厚度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