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的千头万绪捋一捋,赵学用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项目有一定价值,比如这远距离输水上。」
张同会蹲下来,用手指头在地上的沙子中,画出了西辽河的轮廓路线图,他最后直指着辽河入海口处:
「必须在辽河入海口种植大批仙豆大豆,然后沿着辽河两岸向西辽河源头布局,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条湿度阶梯,就渤海的水汽通过这条湿度阶梯,源源不断输入哲里木市丶红山市,甚至一路向西,可以经过浑善达克沙地,再沿着阴山北麓,将这些水分输入到乌兰布和沙漠等西北乾旱区域。」
这个计划看似天方夜谭。
但是仔细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却发现该计划有很大的可行性。
原因就在于辽河入海口丶辽河平原丶科尔沁沙地丶浑善达克沙地丶阴山北麓丶乌兰布和沙漠,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湿度递减变化。
如果利用仙豆大豆进行合理的布局,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湿度阶梯,特别是东南季风主导的夏天,太平洋的温暖水汽会自东向西丶自南向北推进。
而仙豆大豆形成的湿度阶梯,刚好可以进一步引导水汽西进。
赵学用提醒道:「这种布局可能有干扰整个东北亚的气候,我们需要慎重考虑。」
「确实会产生难以估算的影响。」江淼也跟着点了点头。
众人激烈讨论了半个多小时,虽然觉得这个计划确实可以给中西部带去不少水汽,但是其中蕴含的气候突变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因此他们觉得应该先做理论研究,再申请使用超算进行模拟计算,再小范围进行实验,这样才是最保险的安排。
不过江淼也清楚,随着仙豆大豆的大规模推广,一片无形之中的湿度阶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到时候局部小气候肯定会改变。
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推广仙豆大豆,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大势,未来会发生什麽,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算一步。
对于这个无意间的发现,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的赵学用等人,自然不敢藏着掖着,他们赶紧向江淼说明情况,然后准备回去写报告,让上面要关注这方面的影响。
看着急匆匆离开的赵学用等人,江淼并没有反对,而是给了一些意见。
在只剩下公司自己的人后,刘治本有些担忧地说道:「老板,如果仙豆大豆真的会影响气候,那会不会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布局。」
镇定自若的江淼摇摇头:「仙豆大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官方也不会放弃仙豆大豆的。」
其实影响气候的事情多了去了。
比如修建大型水库,就会在无形之中,改变一个地区的小气候。
这也是很多地质学家,要将近现代命名为「人类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已经深刻影响到了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在地层之中留下来的属于人类的地质标志物。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仙豆大豆关系到国内的粮食安全,只要仙豆大豆带来的气候影响不明显,或者负面影响不大,那谁都不能阻止仙豆大豆在国内的推广。
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他考察了木兰基地之后,便再次折返塔敏查干基地休息,明天还要去一趟联合矿业在哲里木市北部的实验项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