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203章 自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自持(4 / 4)

据,发现这些确实是关于电力调控的设备,数据也没有问题。

这让他们非常惊讶。

二楼的发电室,是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其中情况。

「发电室就二楼吗?」

「嗯,就二楼。」

「这面积也不大…」

李海涛笑着说道:「大概400平方米,不过五个发电室是300平方米,剩下的面积都是通道丶楼梯间丶消毒通道和衣帽间之类的区域。」

对于面积,杜国标一眼就看了个差不多,他更加好奇另一个问题:「你们的发电系统稳定性如何?」

「很稳定,而且功率随时可以调整,从0到36.5千瓦都可以,不过每一次调整功率,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缓冲时间,我们是使用铅碳电池来作为临时调度的。」

「调控条件困难吗?」

「不困难,使用空调和LED灯就可以控制。」

杜国标目光之中满是惊讶。

那个有些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力工程师,摸了摸鼻子:「如果功率可控是真的,那这个技术非常有用。」

「不知道成本是多少?」

李海涛如数家珍地解释了一下:「我们内部使用,不算研发费用,设备丶耗材和维护加起来,差不多一度电一毛钱左右,人力成本方面,则要看情况了,反正规模越大,人力成本就越低,我们这个发电室是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0.375元。」

而类似于奶牛养殖场旁边的发电站,人力成本就每度0.02∽0.05元。

其实这种小型发电室,单个电工的极限管理规模,是1000个电池箱,即每天个3~4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

如果是大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站,加上各种辅助设备,一个人可以管理上万个电池箱。

这就是规模效应。

杜国标觉得这个发电室的人力成本偏高:「这个人力成本有点高呀!算下来,你们一度电的成本都来到0.47元了。」

「不能这麽算的,我们只是将电工的人力成本摊入发电成本之中,我们仓储中心本来就要配备一个电工的,而且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发电室的极限,只要将规模扩大一倍,人力成本就会下降50%。」李海涛继续说道:

「我们公司在总部的实验基地,进行过测试,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的极限管理规模为1000个电池箱,如果藉助辅助设备,管理规模的极限可以达到上万个电池箱,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电0.02∽0.05元左右。」

「规模效应吗?」另一个电力工程师若有所思。

李海涛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就是规模效应,等我们在隔壁的办公楼装修好,这栋七层的楼房就会全部作为发电室使用,到时候差不多可以布置750个电池箱。」

「你们的发电量用不完吧?」杜国标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计划在附近开过一个充电站,到时候还可以可以赚一些钱,当然,规模肯定是一点点扩大的,不一会一下就达到750个电池箱的程度。」

「原来如此,如果作为充电站的配套,那确实不错。」

「确实这东西如果真可以如此安全又便捷的调控发电功率,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作为电力调度系统使用。」

几个电力工程师七嘴八舌讨论着。

其实他们的讨论,南电公司已经派人前往汕美,去考察海陆丰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