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228章 无从下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章 无从下手(2 / 3)

种企业会自发想到的业务。

而海陆丰公司等电池生产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他企业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为了避免有人使用电池却不付费,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需要确定换电电池的控制系统,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统,才允许进行充电,这样可以确保收费。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允许企业或者私人直接买断电池,一立方米电芯就3万块钱。

觉得自己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又可以忍受5个小时充满电的客户,自然可以直接购买电池。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刘海涛又邀请了一部分相关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好了车载动力电池的标准。

一共搞了3个规格,分别是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150公斤级。

还有电池的长宽高尺寸、充电电压和功率标准、放电电压和功率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需要一一确定下来。

搞好了这些事情。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

整个四月份期间,国内电池、新能源、电网、汽车、造船的上下游企业,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鹤城时代这种锂电池龙头企业,都在快速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浪潮。

三桶油借助其在国内的各种加油站,增加换电项目和光电项目。

各个车企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推出换电车型,有些车企干脆连车型都不研发了,直接将插电式电动汽车改为换电式电动汽车,主打一个赶时间。

不仅仅是传统的轿车生产商做出改变。

连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这些工程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宣布拥抱新能源,要搞电动工程车辆。

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板企业的订单就拉满了。

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的电池工厂都没有开始建设,订单就收到了几百亿。

或许担心产业再次过热,官方也这一次也动作迅速,要求各地严格审核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和综合换电项目,不允许盲目和重复投资。

尽管如此,但国内新能源产业还是和今年的夏日一样“燥热”起来。

国内经济一改前几年的颓废,竟然有点像08年到18年期间的发展趋势。

各路媒体纷纷报道这方面的事情。

什么“产业再升级”、“工业4.5”、“黄金时代”、“高增长”等词语,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文章之中,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

海绵电池带动的产业升级太庞大了。

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到电网调控。

从汽车电池、船舶电池,到换电服务。

从综合开发、卖电直销,到电池生产。

上下游涉及几千家企业。

影响最大的事情,其实是电价要下调的消息。

不仅仅居民用电、工商业用电要下调价格,工业用电、农业用电也要下调。

电力作为当前的工业基础,每下调一分钱,对于社会生产成本都是一种极大的利益。

根据几个电网的公告,预计要在2030年前,实现国内工业用电全部下调为每千瓦时0.3元;居民用电下调为每千瓦时0.25∽0.5元分地区;工商业用电统一为每千瓦时0.3元;农业用电调整为每千瓦时0.25元。

这个调整要逐步进行,按照新能源规划的进度一点点调整。

同时要力争在2030年前,将国内火电规模占比压缩到总发电量的20%左右;到2050年前后,全面淘汰火电。

欧洲的环保人士和那些企业,此时此刻人都麻了。

按这个标准,他们搞的那个什么碳税模式,不仅仅割不了赛里斯的企业,反而会将他们自己给玩死。

然而那些欧美企业也不是没有想办法,但是面对海绵电池这东西,他们真的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