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243章 微环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微环境(3 / 5)

平均每个月可以抽一次,每次抽3天左右,目前每亩木蔗每一次可以抽液600公斤左右,这些液含量为24%左右。

目前每亩木蔗每年可以抽7200公斤液,提炼出1728公斤左右的蔗。而根据实验种植基地的管技术员每月测产,木蔗亩产液是呈现出递增趋势的。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观察到,木蔗的茎杆直径普遍可以生长到15厘米左右,到时候每年亩产液可能会达到2万公斤左右。

而利用液提炼蔗,比使用甘蔗压榨容易,既不需要进行脱色,也不需要过滤杂质,直接送进生产线进行浓缩,然后就可以生产白了。

只要前期布置好不锈钢接口,每个月定期抽液即可,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砍甘蔗的人力成本。

从鉴定面板获得的数据来看,木蔗高产可以持续15年到20年左右,进入后期,更换新种的时候,还可以卖木材,毕竟木蔗的结构和竹子相差无几,而且茎杆还非常粗大,完全可以作为竹子使用。

种植木蔗还有另三个好处。

其一,就是木蔗比较适合坡地和山地,因为木蔗不需要收割,只需要使用塑料软管连接不锈钢接头,利用坡地和山地的高度差,还可以节约抽液的电力。

其二,则有利于厂的生产,毕竟木蔗在华南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可以生产,厂不需要纠结榨季节的问题。

其三,则是有利于运输,固态的甘蔗运输过程中,需要人力或者机械吊装,液体的液直接用抽水泵抽,然后使用罐车运输到厂。

加上木蔗亩产的白,比甘蔗高很多。

比如作为国内蔗主产区的桂省,每年种植蔗1130万亩左右,年产蔗600万吨到700万吨之间。

如果改种植木蔗,1130万亩初期理论上可以生产大约1900万吨蔗,到了高产期,理论上则可以生产大约5424万吨蔗。

要知道,这几年国内的蔗年产量才八百多万吨。

改种木蔗的优势太大了。

估计以后传统甘蔗只能做水果,在料作物上的地位,大概率要一落千丈。

木蔗的好处太多,不过考虑到风险的问题,肯定要在华南4都布置一两个种植区,避免被台风或者极端天气一锅端。

但是桂省肯定是主种植区。

目前虽然还在实验种植阶段,可是海陆丰公司已经建立了负责制的子公司,即南国业。

南国液已经在雷州半岛、桂省布局,预计今年年底会种植几十万亩作为实验,制工厂也在建设之中。

随着转瞬即逝的路边景色闪过。

江淼的车队回到了马宫镇。

刚刚回来,书雅抱着女儿正和她师兄罗玉麟在客厅聊天。

他一边将换上拖鞋,一边问道:“玉麟,最近怎样?”

罗玉麟随即站起来:“老板,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汇报一下一个事情。”

“坐,别客气。”江淼坐下去,拿起李文娜倒的凤凰单丛茶喝了一口。

入座的罗玉麟没有拖拖拉拉,先递过来一份文件,直接说明来意:“去年开始研究的那种新型抗生素,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产菌种的培育和抗生素提取生产工艺,临床试验实验室那边也完成了动物实验,目前正在申请进行人体试验。”

放下茶杯,江淼拿起文件翻看了一会。

看到临床试验的报告时,突然他眉头一挑,随即抬起头来问道:“玉麟,这个3047组的动物实验,你了解过吗?”

“老板,这也是我过来汇报的原因之一。”罗玉麟指着那一页报告:“临床试验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药物可以破坏肿瘤微环境,让小白鼠体内的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从而将肿瘤细胞杀死。”

“这应该不是新型抗生素的功劳吧?”江淼边说边看。

罗玉麟点头回道:“老板料事如神,我们联合临床试验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