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千奇百怪的外壳,有时候在纳米尺寸上,会表现出有些非常奇特的特性。
哪怕是碰运气,几万种硅藻的外壳也是巨大的潜在资源。
只要可以搞出几个比较好的应用成果,那这笔投资就会变得更加划算。
目前自己生产硅藻土,只是为了避免进口渠道被卡脖子,提升原材料供应的安全性。
同时可以建立实验性质的硅藻繁殖场,用于开发新型硅藻土。
同时硅藻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比如高蛋白型、高碳水型、高脂肪型
不同种类的硅藻蛋白质含量有差异,一般在15%-20%左右。如优美旭氏藻的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9.519%。
碳水化合物在硅藻中含量也较为可观,一般可占其干重的30%到70%左右。
而硅藻的脂肪含量因种类不同有所变化,一般在20%到50%之间。
一些用于生物燃料方向研究的硅藻,其脂肪含量会更高,如梅尼小环藻就因高含量的脂肪酸,成为生产生物能源的理想材料。
当然,硅藻的高速繁殖,是需要消耗大量二氧化碳、水合二氧化硅和其他氮磷钾营养素的,加上调控的温度、ph值、光照的成本,成本肯定比较高。
如果是单纯生产硅藻土,效益肯定是明显偏低,毕竟普通硅藻土只需要挖掘和筛选,如果没有太高纯度和类型要求,使用普通硅藻土才是最优解。
但是涉及到后期精选和提纯,天然矿物硅藻土和人工繁殖硅藻土,两者就存在一个明显的区别。
天然硅藻土初始开采成本低,后期精选提纯成本高。
人工硅藻土初始生产成本高,后期精选提纯成本低。
两者刚好反过来。
这就好比石墨,普通石墨矿物成本很低,但是涉及到高纯度的特定种类石墨,其价格就非常高。
比如民勤集团用来生产碳化硅纳米管的纳米级高纯度石墨粉末,价格非常非常高,而且全世界只有国内的两家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
一个产品的原材料一旦涉及到纳米级别,那价格往往就会居高不下。
另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普通瓶装纯净水和半导体产业使用的纯水,两者都是水,可是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一部分高端制造需要的高纯度特种硅藻土,还是使用人工养殖的硅藻土比较适合,毕竟在养殖场内部,一开始就可以选择单一的藻种,这在自然繁殖环境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哪怕一吨高纯度特种硅藻土的生产成本达到五六千块钱,也比现在好,因为目前民勤集团采购的食品级硅藻土,每吨为3000块钱左右。
但是这个纯度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纯,将纯净度提升到99.9%,提纯之后的成本直接飙升到了每吨1.2万元左右。
更加麻烦的一点,是这些硅藻土还是“混血”品种,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是单一硅藻品种形成的硅藻土。
这些混合了其他硅藻外壳的硅藻土,就成为了影响产品良品率的关键点。
由于都是硅藻外壳,很难通过筛选工艺进行分离。
因此海陆丰公司自己建立人工硅藻养殖基地,培育单一成分的硅藻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江淼和书雅聊了一个多小时,期间他还是趁机发了几份邮件给公司的高管,让他们近期安排时间去邺城考察,为明年建设邺城硅藻养殖基地做好前期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