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民国江湖二十年> 第四卷结语:写尽伏笔,开始收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结语:写尽伏笔,开始收线(2 / 3)

说:快看,这老小子又在吹了。
好,我更新少,我立正挨骂,但我的确也有一番理由,而且也能说得通。
本书目前250万字,共分四卷,但从结构上来说,这本书理应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写清末,风格近似传奇,可以算作前传;下部写民国,风格偏于写实,可以算作本传——横跨三代人,共计三十年。
前传两卷,第二卷是重头,跟我自己比起来,写得很快,原因就是始终都在做减法,加法也有,但不是主要内容。
本传到目前为止,似乎每一卷都没写完,实际从结构上来说,也的确都没写完,接下来才要真正开始收尾。
.
我承认,在最近这两卷的内容中,我始终都在抑制强烈的剧情冲突,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当老张如日中天的时候,江连横会在江湖上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甚至于必须亲自动手。他更没有必要扮猪吃虎,那样太烂俗,而且也说不通。
所以很多时候,我只是交代了他的想法和意愿,并不去详细描写其中的过程和进展。
有读者说,我费劲笔墨去描写海家儿女,却将叛军老莽草草带过,是在大剧情中抠着小剧情不放。
其实,从整本书而言,海家才是大剧情,而老莽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这是醋与饺子的关系。
当然,我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但那并不是舍本逐末。
前文有太多线索需要回收,下一卷的内容自然不会轻巧。
作者与读者的视角略有不同,在我看来,越暴烈的冲突越好写,反而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需要绞尽脑汁。
你需要构建一幕合情合理的生活场景,将人物安置其中,通过最朴素、最日常的对白,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决断、关系。
例如,“阴魂阵”那章看似爽快,但其耗费的精力,却远不如海新年给江连横倒洗脚水时说的那句话。
除了前传以外,目前戏份较重的主要角色就有十几个,这些人之间的关系、想法、喜好也都形形色色,不是脸谱化的呆子,光是简单梳理一遍,就已累得够呛。
但是现在,我可以确信,所有人物都已按部就班,所有线索都已提前交代。
恩怨情仇,星罗棋布,只等一招妙手将其盘活——当然,受限于能力,或许也可以通过举手获胜。
常有读者说我写的很现实,我不这么看,正相反,我觉得这本书写得还他妈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站长脸)。
.
写书还是挺累的,真的,不骗你们。
当然,我在网上看到有人直播,三个小时写一万字,惊得我目瞪口呆。
我实在没有那种本事,就算写得最顺手的时候,也要四个多小时一章,平时六七个小时一章是常态,不是手速问题,是脑速问题。
决定写网文的时候,我已经预料到了连载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压力、挫折、困难,所以我给自己起的笔名叫“征子有利”。
征子有利,是一种围棋棋形。
棋手需要不断杀气叫吃、拼命围追堵截,步步紧逼,绝不松口,最终才能屠龙收官——当然,现实中的棋局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我把连载的过程看作“征子”,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有利”。
因此,每当有读者带节奏,说我要太监,我心里就有点疙疙瘩瘩。
尽管我更新不力,而且因伤常常断更,甚至连全勤都丢了,但是天地良心,就算是连载到最困难的时候,我脑海里也从未闪过“切书”的念头,一次也没有。
如果真没人看,切了也就切了,但既然还有读者捧我,我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毕竟,这本书虽然销量不佳,却也是我的诚意之作,心血搁在里面,都写出感情了,早已不全是谋生的工具。
更何况,我对这本书的成绩还算满意。
新人新作,第一本书,就能有十位盟主大佬捧场,我还要啥自行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