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棚内的拍摄迅速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也就是军舰上的场景。
然而当整个团队拉到圣地亚哥军港的拍摄场地后,眼前的场面让亨利震惊不已。
要知道魔鬼战将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军舰上,所以能够找到一艘军舰配合,进行实拍,是最有利的方式。
因为这么做,不光是场景可以真实还原——本来就是真的——,还省下了大量搭建拍摄布景的费用。
只不过得有美国海军的配合才行。
这部电影在亨利穿越前可是年度动作佳片。毫无疑问,当然是没有女友的人会去看的最佳电影类型。
又因为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对于幕后的一些故事还有特别去看了一下。况且在电影上映期,为了增加票房,各种新闻会不间断的轰炸,知道的相关消息自然就多了。
譬如电影的主舞台是在美军唯一现役的战舰密苏里号上。但实际拍摄内部镜头的时候,是在一艘已经退役,作为博物馆船使用的战舰阿拉巴马号上。
反派所使用的潜艇,则是由服役于二次大战期间,同样退役作为博物馆船的加托级潜艇德拉姆号来扮演。
密苏里号战舰实际在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就只有在珍珠港、太平洋,与旧金山湾等地航行的外部画面。
至于最后大决战的战舰战指室,因为有相当程度的破坏,军方当然不可能任由电影制作团队在这个可说是战舰的心脏部位,随意安装炸药爆破。
哪怕只是一艘退役的博物馆船,留下一点子弹用的爆破痕迹都不行。
而且实际拍摄的话,还有暴露军事装备的疑虑。
别看都是些二战的老古董,就认为曝光了也没差。有些装备的价值并不只有内核,光是布局方式都是不能公开的秘密。
所以战指室的场景,是参考军方提供的资料,另择他处搭建布景拍摄。也就是先前在摄影棚内完成拍摄的部分。
其他会进行爆破或破坏的舰上场景,则同样比照办理。不是说美国海军借出军舰作为拍摄场地,制作团队就可以在上头乱搞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亨利本以为制作团队会跑到亚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湾进行拍摄。因为战舰阿拉巴马号作为博物馆船,储存地点就在该处。
不论是把封存的战舰重新启用,或是仅仅使用拖船,把阿拉巴马号拖到圣地亚哥,其花费都远远高于把整个团队包含器材运送到亚拉巴马州,拍摄结束后再运送回来的费用。
但是让亨利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圣地亚哥军港看到了刷着编号63,全长两百七十公尺,标准排水量四万五千吨的巨型怪物,爱荷华级三号舰,战列舰密苏里号。
除了序列编号不会让人错认外,另一项明显的特征,就是舰桥两侧的副炮位被改装成飞弹发射器。也就是在电影最后,发射战斧巡弋飞弹的位置。
这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结果,而不是爱荷华级的原始设计。
看着眼熟的工作人员正在将摄影器材搬上这艘现役战列舰,让这艘战舰只是凑巧出现的想法,还没成型就已被推翻。亨利这个穿越来的氪星人唯有目瞪口呆。
这个世界也太魔幻了。拍个电影而已,居然能用上现役的战列舰!
不是那种退役后封存起来,武器拆得差不多的大铁块。而是大炮打得响,嗜血噬人的地表最大级别战争兵器。航母就只是作战平台而已,根本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这种感觉就好像拍反恐电影,结果真的把美军拉到中东地区,胖揍某个地方武装一顿,顺便让制作团队拍摄一样。
这他妈的是电影创作,还是纪录片呀!
看到比较熟悉的一位副导演从身边走过,亨利诧异地问道:“兄弟,我们真的要到这头怪兽身上拍电影?”
“真的呀。这一切要感谢我们的女主角,才有这样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