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公孙斗送走了十几个士子,又将不做门客愿意留下效力的士子安排妥当,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个叫匡敦的士子。
然而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昨夜荆介那番《鄙齐十论》就已经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了。
国人情绪愤慨,尤其老齐人更是愤怒,纷纷骂那荆国公子欺人太甚,仗着荆国国大,跑到齐国来非议齐国,简直嚣张跋扈。
但也有人说,可是人家说的也不无道理,都是齐国存在的问题,人家指出来,尽管说得不好听,那谁叫我们自己真有问题。
不服气的人说,有个鬼问题,齐国虽然比不上荆国,也是堂皇大国,真像他说的一堆毛病,齐国还不早就被灭了。
肯认错的人说,所以齐国不如荆国强大呢,要不是隔得远,荆国早就把齐国灭了,五国联军陈兵关外差点就发生在今年,有错就认错,认错就改错,王上不正是为了改错强国才发的求贤令吗。
有人附和,说得对,齐国人顶天立地,不怕人非议,知耻而后勇,有错就改错,眼下最容易改的,就是让王上不要用那个叫许颐的人,荆国公子说得对,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来治国,岂不是把齐国往阴沟里带。
可是国君很看重那个许颐。
那许颐在荆国五年都没有受重用,荆国瞧不上的人,荆国公子更是对他不齿,我们齐国却当个宝贝,怪不得人家荆国公子看不起齐国。
许颐也未必没有才,亲自踏访我齐国大地,来齐士子中,做到这种地步的,也就许颐和那个匡敦,匡敦现在还没回来,怕是已经跑了,兴许荆国正是怕许颐帮助我齐国强大,所以才千里迢迢来齐国挑逗民心。
对啊,王上可是说了,许颐有大才。
许颐有没有才大家都不知道,但他品行不端是人尽皆知的呀,我齐国一定要用这样一个小人吗?
说得对啊!
于是国中抵制许颐的人声势浩大地跑到宣台宫外请命。
齐王在宫中听闻后,深感疲惫不堪。
问计于公孙斗和符什,二人都无计可施。
大家都知道背后主使者是谁,是那帮排斥外来士子的老贵族们,他们怕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他国士子入齐,来争夺他们的利益,于是就像当初赶走路溧一样,故技重施。
许颐则完全不参与此事,袖手旁观,倘若齐王连这点困难都压制不住,那么以后的路还更难走。
公孙斗建议用兵威吓压制老贵族,同时齐王亲自出面宣抚国人。
符什不赞同用兵威吓,“军中士卒,亦多有贵族子弟,不到万不得已,臣觉得还是不要动用军队。”
齐王一筹莫展之际,想找齐恕问问她的看法,却得到齐恕和季氏联系,季氏联合几个氏族,以财产粮食私兵准备参与王储投举,打算投举齐恕,眼下阙涟带队回泠都,齐恕有望超过公子兼。
齐王和公孙斗都困惑了,她不是没想在此次投举中胜出吗,难道改变主意了?
齐王找来齐恕,询问她此举是何意图。
齐恕笑道:“儿找府库令算过了,如今贵胄的钱粮财货基本都是在府库了,交出的私兵也已被国尉分散收编,阿父现在带兵教训城中老贵族,他们断无反抗之力。”
齐王深感小女儿的强势,问于公孙斗和符什。
公孙斗说:“威吓贵胄,并非不可。”
符什却很犹豫:“老贵族对我齐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符什的话让齐王也难下决断,他这个齐王能够坐得稳当,少不了老贵族的支持,齐国老贵族,还是齐国难以撼动一股势力,不到万不得已,齐王并不想采用非常手段。
齐恕却对符什道:“将军,难道齐国只有老贵族吗?那种地的不是齐人,打铁的不是黎庶,喂马的不是子民?我齐国民众百万,他老贵族才几人?齐国诚心求贤,求来却畏手畏脚无所施展,我看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