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蔡蓝忎已占据着两界山足有四分之一的地盘了,在这么一大片土地上她不想再延用原来土匪用的那些古怪的地名。她将已占有的整个区域命名为;永安围。将“哮山豹”的“聚义厅”扩建为永安山庄。蔡蓝忎和拾二金钗的寝室与永安军的帅府就设在山庄里。她为了更便于永安围百姓的物资交流,在永安山庄方圆五里的地方开设了个农产品山货集散小墟市,这个地方就被命名为永安里。永安围的管理衙门和永安军训练营总部,以及永安山庄辖下的供销采购队、歌舞文艺表演队等部门的办事处就设在这里。
为了更有序地管理治下区域,蔡蓝忎又以永安里为中心,将永安围分为:永安南、永安西、八面坡、豹嘴峪四个片区。其中八面坡处于永安围的最西南端,豹嘴峪处于永安围的最东北端。由于八面坡地理位置特殊,是防范八面坡西南面众多山贼窜扰的要塞,因此派了三位拾二金钗率领一小队永安军驻守。而豹嘴峪需然地处永安围最东北端,但此处的出口直通三宝集场,而且在山外“紫云草阁”通道执勤的永安军女骑兵也常在此经过,她们一发现有敌情很快就会驰援过来。因此、只派了一位金钗率领一小队永安军驻守。至于永安西和永安南两个片区,由于前有豹嘴峪遮挡,后有八面坡守护,兼且与永安里较近,蔡蓝忎就没有派兵驻守了。
由于姑娘们下山主要目的不是要占领地盘,而是救民于水火。特别是极需救助的那些被军阀们夺去了土地,在流浪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惨遭战乱□□的人们。现在、经过了两多个月的清剿、永安围内已无残匪,蔡蓝忎又要去理行她的行侠仗义使命了。由于两界山八面坡西南面还盘据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匪,这些贼性难改的匪徒随时都有侵扰永安围的可能。为防范于未然、蔡蓝忎离开之前,将六拾多个愿意改斜归正的山贼组成了一支永安军大队,下辖四个小队。令二师姐凌云燕与另外两位姐妹率领一小队永安军护卫八面坡,令三师姐催玉谇率领一小队永安军守卫豹嘴峪。令大师姐花独秀座镇永安山庄兼顾全局,同时加紧训练余下的永安军。她把永安围的事情安顿好后,带着另外两位师姐整理好行装,又一次“踏入江湖”去行侠仗义。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蔡蓝忎在蒙古大漠上解救了成千上万遭受战乱□□的难民。她把其中愿意到两界山安家的人带回永安围,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四个片区里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她在解救难民的同时也解救了不少失去了父母无家可归的孤儿,她从这些孤儿中挑选出一些聪明伶俐、身子骨硬朗的孩子进入童子军训武营。由于这些孩子都是尝尽了人间苦难的孤儿,他们被解救以前四处流浪,饱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因此、进了温饱无忧的永安军童子军训武营后,训练特别刻苦。经过了两三年时间的磨练,这些拾一二岁的孩子在天山拾二钗朝练晨曦、晚练日暮的悉心训导下,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永安军战士。他们在练武场上跳跃腾挪、翻爬滚打练就了一身不在成人之下的搏击本领。特别是一些女孩子,由于她们发育比男孩子早,无论是在骑射方面还是马上功夫、又或是步战撕杀格斗竞技等都更为出色。
由于重男轻女的原因,流落街头的孤儿也不例外。虽然同是孤儿、往往男孩子更有可能被一些家里没男孩的较富裕家庭所收养。因此、蔡蓝忎带回山的孤儿中,绝大部分是女孩子。于是、她将武艺练得特别出色、年龄在拾四岁以上的女孩子集中起来,组建了一支百人娘子军快速响应骑兵部队。这支“娘子军”不单止骑射技术精湛,而且骑的也都是清一色她在大漠上选购回山的汗血宝马。而不具备永安军战士要求的同年龄段的该子,则安排在其他相应的府衙,发挥其作为一名受永安军军童子军训营受训多年的应有作用。
在这期间、两界山其他地方的土匪武装也迅猛地发展壮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