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雪2016年深秋刚到成都就申请入党,在积极预备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她每周都到社区的党支部学习党的知识。2017年春天一天晚上,社区党支部活动。桑雪发现来了一个陌生面孔。这位男士大约三十岁左右。带着灰色边框的眼睛。头型有点像南方人,额头很宽,很大。眼睛中透出的光,虽然不是非常古灵精怪的那种人的那么透亮,但,闪烁着深邃的光。最特别的是嘴唇很厚。一副书卷气。但,有稍稍显得有点木讷。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桑雪才知道,他名叫赵碧德,是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后又出国两年,现在来四川大学任教。
在每次入党积极分子分享的时候,他总是低着头,看着经文若有所思,一直一言不发。即使大家有时候为一个问题争论很热闹的时候。他的手前后地翻动着相关资料,眼睑不停地上下动,似乎想其他论证来旁证这观点。很像一个科研人员范儿。
即使有时候,期间有人说了小笑话,大家有的笑的前俯后仰,赵同志还是挺直地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经,一脸严肃。他似乎永远就是一深邃的潭。正如“浅水喧闹,深潭无波”。正如泰戈尔所言:“瓦罐里的水喧嚣,大海中的水永远保持沉默。”很多人说,那些喜欢在人前卖弄自己学识的人,其实把自己所知所学都倾倒出来,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高人是那种“真人不露相”。
在自由讨论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位赵同志总是最后一个发言。可谓“大将压后阵”。可是,他的话总是那么精辟,一针见血。记得在讨论XX的时候,大家就这 争论不休的时候,赵碧德突然提纲挈领地说:“XXXX”。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桑雪望着他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赵碧德是不轻易流淌出自己态度、观点、意愿、情志的人。很多时候,一个轻易流露自己态度的人,他的态度往往不稳定。一个不轻易流露自己态度的而是经过很多事情的综合后沉淀,态度相对稳定一些,也不太容易改变。
由于2016年冬天,江浙沪再次“英雄救美”,把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重感冒的桑雪带到医院。2017年初的时候,常常联系桑雪,已经流露出愿意和桑雪交往的意思。江浙沪的舍己、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已经深深打动了桑雪。她还是没有勇气接受江浙沪的热情。每次江浙沪发来短信的时候(当时江浙沪还没有智能手机,桑雪也为了节约钱,也没有买智能手机,而是还用那仅仅600元的老诺基亚牌子的手机。)桑雪也是轻描淡写回复一下。她知道,作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父母坚决反对她和一个连大学文凭(哪怕是大学专科)的人走在一起。所以,桑雪并不认为,她将来的那一半就是他。虽然,江浙沪很淳朴,很善良,很憨厚,人品极好。而桑雪不看高富帅,仅仅看人品和里边纯洁的灵魂。可是,桑雪又是一个孝女“百善孝为先”。忠孝难以两全。
这天晚上,桑雪踽踽独行。一梳清月在人间倾泻出一汪清透的潭水一般的光。清润而又带着几许温情,同时还有冷意。桑雪在踌躇。两个人同时站在她的眼前。一个是单纯、憨厚、舍己、向往圣洁的江浙沪;一个是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温文尔雅的赵碧德。其实,这两种风格,她都喜欢。在遇到高中语文老师之前,她有时候放暑假去姑姑家玩。姑父就是一个“儒生”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温文尔雅。在她幼小心灵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她那时候,懵懂中有这样一个心愿,将来要嫁给一个像姑父一样的男人。可是,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出现了,她反复在班里推崇三毛,逃避世俗的纷扰,到一个纯净的、没有污染、没有勾心斗角的世界中。加上桑雪曾经目睹了自己的最好的朋友遇害的事情,对社会有不满,就非常认同语文老师说的。心里逐渐展开一双翅膀,向着那个纯净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