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缘来十年> 第 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 章(1 / 3)

周也,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高中生,这是他第一次走出那个绿水穿村过,茂林掩村貌的地方。这个名叫周庄的地方,并不是姓周的人多便得此名的。事实上,整个周庄,也只有周也一户人家。传说,周庄曾在200年前发生过严重的地震,地表的建筑都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多年后,一户周姓人家逃荒至此,并定居了下来。后来,随着逃荒前来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村落。当别人问起,这个村庄的名字时,人们总会想起在这里落户的第一户人家姓周,是所谓周庄。

经过多年的发展,周姓仍是一脉单传,从以前的第一户周姓,到如今成为了周庄人丁最少得一户人家。周庄也从原来的杂姓村,逐渐发展成张、王、盛、唐四姓最多的村落。

周也,在上高中之前,没有出过太平乡。太平乡下辖着4个行政村,周庄便是其中之一。太平乡作为乡政府的驻地,合理的成为了周边村落集会、流通货品的地方。周庄拥有一座小学,而初级中学则只有前往太平乡去上了,从周庄出发到太平乡算不得远,大约10里地的路途。初中,周也就是从太平乡中学毕业的。

太平乡作为凤县最东部的一个乡镇,位置却算不得偏僻,因为太平乡处在凤、清远、临池县三县交接之处。虽离凤县较远,但离临池县却很近,所以经常会有人错愕的认为太平乡是临池的乡镇。太平乡中学并没有很多学生,因为在农村地区,如果小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很难有上初中的机会。周庄小学现在大约有300多学生,但只有60多人才能进入太平乡中学继续学习。这不仅仅是成绩的问题,还有农村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农村,很少会有明智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前途与读书捆绑在一起,仿佛小学、初中毕业后前往大城市务工便是唯一的出路。幸运的是,周也成绩不错,多上了几年初中。当时如果想从太平乡中学升入凤县一中是很不容易的,曾经太平乡中学最辉煌的时候,也只有7人进入凤县一中继续读书,而今年的太平乡中学却一下考入凤县一中12名学生。要知道,翻遍乡史,太平乡从恢复高考至今也仅有53名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太平乡无一不成为太平乡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到周庄,至今只有3名学生考入凤县一中,但至今为止没出过一个大学生。

这一年中考,周也以全县第366名的成绩考取了凤县一中,这一年他十六岁了,这一年他成为了周父和周母的骄傲。

8月28日,昨夜,周也的父母便帮着他整理行李了,因为离家很远,周也只能选择住校。周母,昨夜已经收拾好了周也的行李。

“凉席、被单这些都带着吧”?周母亲声细语的问道

“好麻烦啊,到学校再买吧”

“可是,家里这个凉席也才买不久啊,你看,床单也是你喜欢的”

“这东西太多了,拿不下”

“我和你爸,我们俩都去,我们一起拿得下”

“都带着”父亲的话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对话

今天是凤县高一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周村的清晨是那样安静,穿村而过的溪流静静地流淌,早上从太平乡出发前往凤县的客车只有一班,是早上6:30,车程1个半小时。早上5点,周父和周母便早早地起床了,父辈们不知道为什么总喜欢提前一点去等车,周也一家人到达太平乡车站时还未到6点,这意味着他们要在这里等上半个小时。

其实,说是太平乡车站,只不过客车的临时停靠点罢了。客车停在太平乡粮站里,周也一家赶到时,客车的驾驶员也才刚刚起床。可能是看惯了早起赶车的旅客,司机没感到丝毫意外。过了6点没有几分钟,车站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他们早到多是想提前占一个座位。因为只有一辆客车,而路途又远,一路站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