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是醒的太早,唐清云实在顶不住了,靠在了那两捆柴火上睡着了,后来便是被人再次摇醒。
“醒醒,醒醒,到镇上了,你拿着这个去拜访一下方大夫,我先去把牛车存起来,然后将这些柴火和兔子皮给卖了,到时候去医馆找你,不要乱跑,记得好好说话。”
唐清梅耐心嘱咐着,许久未曾感受到家人温暖的唐清云心里涌出了暖流,但是这样的细心的嘱托大有一番继续下去的冲动,她只能推着唐清梅往街道上走。
“知道啦,我会注意的,大姐你赶紧去问问有没有家里收柴火的,医馆快开门了,我也走了。”
“诶!这妮子。”
唐清梅好笑又好气地摇头,拉着牛车去存放的驿馆。
“请问一下方大夫在吗?”
唐清云见医馆开了门后,轻轻敲了敲济世堂的门,过了好久之后里面才有人应声:“来了来了。”
一位头发花白,年级约莫有五六十的女子,脸上虽有几分岁月的痕迹却精神矍铄,步伐沉稳,扫了她一眼便很快记起了她:“是唐家村的二妮啊。”
听到“二妮”这个名字,唐清云有些面色讪讪:“多谢方大夫,这次是专程前来表达感谢之情,要不是您,清云这条命恐怕是要折在这场风寒里,这是家母和清云的一点小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唐清云将包好的何首乌递给了方大夫,个头不大,品相也一般,顶多一两银子,却胜在炮制手法还算不错,有效保存了药性。
礼物不算贵重,却投其所好,方大夫起初还有些不愿,却听唐清云继续“忽悠”道:“这是母亲偶然上山挖见的,在我们手中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思来想去还不如赠与方大夫,不仅聊表心意,还能够治病救人,也算是积德行善。”
方大夫笑骂了一声:“贫嘴。”最后将那根何首乌收下了,“我治病救人不是为了挟恩图报,说吧,你这小滑头今日来到底所为何事?”
唐清云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您也知晓,家里人让我考科举,可清云也知道自己实在不是读书这块料,读书时就对医书极感兴趣,后来您妙手回春,将清云从鬼门关拉回来,便想着拜入您门下,哪怕只是当个学徒也好。”
“我说为何要给我那何首乌,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
方大夫的目光落在了那根何首乌上,突然转了话题:“我看你送过来的这根何首乌之前就已经炮制过了,手法还算可以,无功无过,你且与我说说,为何要进行炮制,如何炮制?”
唐清云深吸一口气,幸好自己上学期间因为喜欢古文又觉得中医养生,就报名了学校里的中医社团,七年下来还真让她学了不少东西,不然真回答不出来这些问题。
“生何首乌有一定的毒性,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过后几乎无毒,可用来入药。”
方大夫也没说对,也没说不对,让唐清云的心都提起来了。
“那老朽再问你,何首乌可有何药用?”
时间已经很久远了,唐清云已经记不清书上原话,依稀记得那铺天盖地的广告,何首乌治疗脱发效果显著,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回答:“何首乌可益精血,乌须发。”
说完之后,抬起眼眸十分忐忑地看着方大夫,就像是毕业时候进行论文答辩一样,生怕导师给批个“重修”!
“哈哈哈,虽然不全对,但是看在今日这何首乌炮制的还算不错的份上,我就网开一面,给你机会吧,至于能不能收你为徒,就看这两个月里你能学到什么了。”
“我这济世堂里刚好却一个抓药的学徒,一个月五十文,午时可提供你一顿饭食,你可愿意?”
唐清云忙不迭地点头同意:“多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