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都笃定这首诗正是书院里无人不知的大才子,韩湫,珠联璧合之一所做,无不称赞其排列之工整对仗,其遣词用句之婉转绮丽,生动活泼,其用意之独到新颖,高深莫测,乃至落款的花押都呈现出一股旁人学也学不来的风流韵致。
这首诗的作者虽从中饱受赞誉,大出风头,却也将我这个无辜的局外人给推上了风口浪尖——多少弟子慕名而来,对我肆无忌惮地评头论足;又有多少弟子整日拿诗里的词句吟哦咏诵,动辄用这些肉麻的诗句来当面膈应我,只为了观察我的反应或以此取笑……
虽然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毫不关心的样子,但当江小凝和苏玧偷偷把这首诗从公示墙上撕下来时,我还是没认出要来看了两眼。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这已经传遍了书院,前后被多少人誊抄背诵,又被多少人追求模仿的,所谓表达仰慕的情诗绝唱竟然是这么一回事!
什么“玉魄皖皖,月魂皎皎,貌比燕妃,心有七窍。”也就罢了。夸我有才有貌,虽言过其实倒也还像那么回事。可偏又扯上了什么“迦南明月楼,梧桐栖凤树”?——这历史上的小腰虽是以美貌出名的一代佳人,可是被亲生父亲卖给了家有十八房美妾、年近六旬的色中饿鬼张公。张公说是为了爱惜美人才建了明月楼,可那明月楼再豪华再奢靡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座消耗活人青春和生命的监牢,有什么好令人炫耀向往的?至于那青凤神女娇儿,更是为求长生的陈阿盛以一己私欲将他留在了人间,结果还害得他因偷长生仙露被逐出昆仑,除去神籍。这种利诱威逼,不择手段的下作事怎么难道在世人眼中竟是值得羡慕,值得讴歌的美事吗?
还有什么“盼有佳人在侧,论诗斟酒和歌。”谁要给他论诗斟酒啊,难道在他眼中为奴为婢竟是个美差,竟该觉得荣幸?这大话说得好不要脸。再想到其他人提起那首诗来时赞赏认同的样子,还夸我三生有幸才得了珠联璧合的青睐,被当今的旷世诗才看进了眼里,还说不定真正有了名留青史的机会;他们究竟是不解其中深意,还是真心认同这首诗的观点?
我心头品了半天,越想越气。若这只是一首聊做消遣的闲诗也就罢了,偏偏还带上了我的大名,叫人欲视而不见也忍不了这口气。于是提笔作了一首新诗回应。
“哟,小玉也会作诗啊!”旁边一个弟子路过顺口道了句。而后江小凝和苏玧意识到什么,也凑过头来。周围的其他同学也好奇地围观过来,其中一人笑道:“你这诗也太大白话了吧,这还算是诗吗?”我笑道:“直白不碍事,能让人看明白就好。”……
——
当年璩绍自作聪明,把我的文章扔进了千寻湖。我便将他的文章复制了若干份,洒在群臣上朝的路上不算,又拿风筝飞出了宫墙。他那拙劣的措辞和文法只会令读者尴尬,更重要的是,会让他自己感到无地自容。这就够了。
作完了诗,自己检看一番,便被同学们要去传阅了。大家都要看,也是一个素来活跃的弟子索性拿着稿子站到了讲台上,看着底下三十多双眼睛道:“大家别急,等我来给你们念一遍。”一面学着裴先生的样子背着手来回踱步,一面热情洋溢地朗诵起来:
“才子作诗先言错,不是玉错是汝错。
不要人夸燕妃貌,若是牡丹真国色。
月魂玉魄不敢当,慧根三分犹言过。
一片冰心指为玉,宝藏胸怀凉宵恶。
引经据典做文章,文采风流付雌黄。
早知张公爱软舞,小腰不肯学霓裳。
明月楼中饿死鬼,十八美姬哭断肠。
梧桐树下老庙沟,千古第一薄幸郎;
为求长生认鸟妻,诱神女,偷仙露,诓王母,弃神籍,不及百年心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