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爹,我有排面吗> 古槐吊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古槐吊尸(1 / 4)

藏经楼乱作一团时,皇帝正在太极宫听靖北王李承策汇报扬州贪墨案的处理结果。

今年扬州大水冲毁堤坝淹没田庄,当地农人全年的收成都没有了,连温饱都成问题。

当地官员不懂水患后防疫,瘟疫从夏末一直延续到冬,始终没得到有效控制。

朝廷先后拨去两批赈灾防疫的钱款,情况才见好转。

但就在两个月之前,靖抚司迎来几个从扬州逃出的流民。

据他们说当地官员对百姓的死活并不上心,他们只在城南北两门设置粥棚,每天从卯时开始派粥,巳时未到就收灶具走人。

灾民往往从天还没亮就赶去南北两门,队伍排得看不见尽头,还没到自己,粥就已经没有了。而且那与其说是粥,也不过浠水中掺了小半碗米,纵使每天能领这一碗,也不过勉强能活。

为了排上好位置,扬州城门口每天都聚集着大量灾民,前阵子听说京城的巡抚官员要去视察,地方官就派府衙的官兵去城门口驱赶,导致死伤几百人。

富户商贾囤积居奇,粮价抬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走投无路的平民百姓为了活着,爆发过几次打劫富户的事,最初被官府镇压没挑起风浪。

但从今年夏到初冬,眼看没有活路,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扬州城内甚至爆发过起义内乱,每一次都死伤很多。

扬州官员收到朝廷的拨银,根本未干实事。所谓情况有好转,不过是上下沆瀣一气欺瞒圣人。

靖抚司的官员知道事关重大,恰值靖北王李承策回京,李承策一直是靖抚司的主事,因为他久不在京城,一应事务才交给代主事。王爷既已回京,下级官员立刻将此事原原本本禀给他。

几天前的太液池宫宴,李承策晚至,就是因为此事耽搁。

李承策:“扬州城内的确爆发过多次内乱,那几位到靖抚司鸣冤的流民,就是在某次内乱时,趁机混入运粮车偷偷出城的。臣此次南下,利用靖抚司的人脉眼线在扬州、宛州一带调查过,那几位流民的说法虽有夸张不实之处,但朝廷拨派赈灾的银两,的确有一大部分被地方官员挪为几用。”

他顿了下,敛眉沉声,“涉案银两,达三百五十万两。”

皇帝坐在龙榻上,火烛橘黄的光照在他脸上,仍像压着厚重的阴影,不见暖意。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喃喃道:“三百五十万两……去年一年国库的收入,也不过两千万两。拨去赈灾的钱款总数不过四百多万两。从扬州知府到县官,一共不上千人,朕的这些官员,吃了扬州城百万人的活路啊。”

李承策默了默,“……臣在扬州亲见盐政使兴建的私宅,奢靡不啻宫中殿宇。靖抚司深查后发现,仅盐政使一人,贪污的钱款就逾一百万两,当中一大部分用来兴建殿宇楼阁,这些私宅都在盐政使长子苏慕清的名下,而苏慕清与华阳长公主私交甚密。”

这番话,李承策说得坦然,却并不轻松。

华阳长公主是当朝太后所出,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太后年轻时,曾有一个女儿不幸早夭,所以在生下华阳后,为把对逝去女儿的那份感情一并补回来,对华阳极为溺爱,致她少时便有荒诞之名,皇帝刚登基时,华阳做过不少弄权之事,甚至私卖官爵。

在太后的求情下,皇帝才把这个姐姐遣到繁华的宛州,想让她从此远离京师朝堂,自己也眼不见心不烦。

果然,听见二弟提起大长公主,皇帝的脸色凝重又厌烦。

二弟李承策虽然没点名,但皇帝能猜出,扬州盐政使挪用官银私建的府宅,都是为满足大长公主的享受欲。至于他那个儿子苏慕清,恐怕早已与大长公主纠缠不清、珠胎暗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