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邺原为边陲小城,因其成为候师国都城,便也日益繁华起来。热闹熙攘的都城之中商贩云集,各色店铺林立,茶馆戏台,杂耍卖艺,大街小巷也都是呼喝喧闹声不断,一时间也是一片盛世繁华景象。
因赤邺地处北地,多风少雨,气候寒冷干燥。赤邺城外几十里处才能见到一条小河,城中百姓吃水均靠打井,而常常又十井九枯。这般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赤邺城终年不见绿色。
忽有一天,不知由谁传出,说赤邺城南郊十五里处,原来无人居住的那片荒地似乎一夜之间,成了世外桃园。那里不仅生长出大片碧绿草地,居然枯树也枝叶繁茂。虽刚入春,却如多雨年景入夏时节一般,草木葱茏,还开满了各种鲜花,一时间花香四溢,绿意盎然,引得成群的鸟儿蝶儿兽儿飞来飞去,转来转去。
那里不知何时起了一座院落,精巧翠篱围着一大片茵茵绿地,翠篱内有奇花芳树,有小桥流水。中间砌了高墙,墙很高,白墙青瓦,重檐歇山顶连着琉璃翠色的滴水挑檐,只让人看到巍峨高耸的庄严,却看不到里面一丁点模样。可是,高墙内又透出成片成片的绿荫,挡也挡不住的从琉璃瓦间泻了出来。院后是大片郁郁翠竹,院两侧有高大的葳蕤的树木,那树上开了成片的,粉白的说不上名来的花,淡淡幽香飘得很远很远。
这种只有在江南水乡才得见的大片浓荫翠绿,碧草香花,小桥雅石,出现在到处黄土焦石的赤邺,实在令人惊奇。
于是,便有总好事者,好美景者在那院前流连。只是那院子静谧非常,似施了法般,看似在眼前,却总也走不到近前。而且一切人和动物,在那院落方圆五里处便自动消掩声息,奇怪得出不了声。
人们只管懵懵懂懂到了那里,远远站了,也望了去,便只是绕着转,一路上安静得不曾出半点声响,又满心迷茫,却亦只能如传说中那般,只看到高高院墙,葳蕤翠竹,芬芳花树,便又懵懵懂懂转了回去。回去后,便又只依稀记得那高耸的围墙,那浓郁的绿荫,那似有若无淡淡悠远的花香。
上元青华天尊离了不照天的灵气滋养,在凡间更加精神不济。他在不照天时便精神极差,几乎不怎么说话。这回,他只说了一句:下界之事,要亲去一趟。便谁也不敢拗着他,连天帝也掩了仙泽,偷偷跟了下来,随侍在他身边。
他们虽不可施法更改凡人运数,却是可以令地仙将神尊落脚之地保护起来。本是想施个隐藏法,将众人行迹隐去,只是天地万物仰神尊神息生长,那凡间众生一旦感受到哪怕一丝一毫,星星点点外泄的神息,也便扑涌而至。
而神尊身上一直不好,也要有个舒服的休息之地才可,于是便大体依着爰静居的规制,起了这么一个别院。只是神尊最是受不得喧闹,天帝在此地方圆五里施了法,一旦接近此处人、物,皆出不得声。又将院墙加高了许多,任谁也无法望到墙内境况。只是院内房屋自是比爰静居少了十几间,面积又小了十几倍。不过,只在凡间小住,便也是足够了。
上元青华天尊自下到凡间,已有十日,他一时受不了凡间气候,日日咳喘、辗转难安,夜夜心火相煎,亦昏昏沉沉。可他就算实在难受,也一声不吭,自己闭目强自忍耐着。
他本来就没什么精神,这么一来,状态就更差了。这么些天来,未曾说话,未曾十分清醒,亦未曾服过药物。
天帝心中亦是焦急,不敢强劝,只是与四神侍轮换着为他输送些灵力,让他身上好过一些。
曜灵已不止一次偷偷地,旁敲侧击的问天帝,是否知道魔尊那里到底是出了何等事,为何魔尊竟能将他亿万年来心心念念的人说放下就放下了?为何魔尊在神尊身上这般差的时候,竟说不管就不管了?
虽然当时他跟着神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