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4 章(1 / 3)

日子不紧不慢地又翻过了一年。

都说有苗不愁长。开春换毛衣时,杨奶奶拿出去年的毛衣在杨梅梅身上一比划,就发现短了一大截。

“都怪去年冬天事儿多,都忘记给我们梅梅换新毛衣了。”杨奶奶有点自责,赶紧拿着毛衣去找儿媳妇,毛衣袖子和衣摆都要续上。

“没事,天还不算热,让梅梅再穿一天棉袄,我今天就弄好了。”王英接过毛衣,去自己的毛线袋子里找毛线,挑颜色。

杨奶奶一把抓住要跑出门的杨磊,“我们小石头不出去,就在院子里玩。外头有坏蛋,会把你抓走的。”最近两年总有哪家孩子被抢了的传闻,杨奶奶看家里孩子都看得紧了。

抱着孩子,杨奶奶问:“红岩联系人联系的咋样了?”

“都说好了,就等算好日子就动工了。”王英终于找到了满意的颜色,把原先的毛衣拆了一圈,然后开始用毛衣针穿那一圈小孔。

杨家打算今年盖新屋,冬天一家子都忙着联系订材料,做规划,还要提前找好靠谱的泥瓦匠定好时间,还得联系一个靠谱懂行的工头,协调工人和做监工。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天暖和后,土里化冻了就开始挖地基。

家里的新屋就盖在现在的屋子的后面,在原本后院的位置。村子里庄基地划分都是有规定的,杨家的庄基地只到后门的地方,新屋子会超过后门,多占的地方也要去重新登记,再补交了钱来买。这还是因为他家后院是荒地,也不会划给别人做庄基地的情况下。

镇上发展得越好,村子里的庄基地就愈发紧张,特别是临街那块,根本抢不到。

家里大人都忙着,杨梅梅像脱缰的野马,带着一群小伙伴跑得愈发远了。他们沿着干涸的河道跑去上游,发现了一大片榆树,春天正是长榆钱的时候,嫩绿嫩绿的圆形榆钱,直接摘下来就能吃,鲜甜鲜甜的。

一群孩子就纷纷爬上了树,骑在树上,折下细枝,捋上面的榆钱吃。

这附近村子的孩子也多来这里玩,两边抢地盘还打了一架,因为打成平手,大家一人一半,分了这块地方。开始也是楚河汉界各自玩,没几天小孩子们就忘记了打架的事,玩到了一起。

村里的孩子告诉他们:“这个榆钱可以摘回家,蒸榆钱饭吃。”

因为没有篮子,杨梅梅这天就扛了好几大枝榆树枝回家。

杨奶奶第一次批评了她:“这么大的树枝可不能掰,会伤着树的。”她怕杨梅梅不懂,就指了指她的头发,又指了指她的胳膊,“你看拔一根头发就影响不大,但是砍掉胳膊就会流血,还很疼。”

杨梅梅扯了扯自己的头发,最后还是没下狠心拨,不过总算也接受了奶奶的批评,承诺道:“那我明天带篮子去摘。”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一般长在枝头部位,形状是像铜板一样的圆形,外侧薄,中心凸起,颜色比榆树叶子的绿要浅一些,是嫩绿色。

杨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把枝头的榆钱一个个捋下来,最后的树枝只好放在后院外头的柴堆里,等晒干了当柴烧。

摘下来的榆钱清洗干净,拌上面粉,隔水蒸熟,就可以吃了。

当地人吃饭口重,有时也会拌蒜泥和辣椒下饭。

*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杨家的新屋终于开工了,十几个青壮在画好线的地方挖好地基,然后给一个夯地基的机器接上电,那个机器就“咚咚、咚咚”地开始捶打。捶打的力道特别大,人待着前院都听得到声音,听得久了,就感觉脚下的地面也跟着“咚咚、咚咚”的开始震动。

砖厂那边把杨家订的红砖也送来了,整整齐齐堆放在院子里,天气热了之后,每天还要接着水管给这些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