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议亲(2 / 3)

准?郑夫人说的?陶家同她提了?”

“玉儿,过来,咱们坐的近些。”贾母待黛玉在自己身旁坐了,握着黛玉的手,“你干娘没有直接定下陶家哥儿,愿意带着你各家走动,可真正是一片慈爱之心。不过,依着我看,还是陶家好。玉儿和陶家哥儿,可熟?”

黛玉虽然从戴语那里接触了全然不同的社会风气,对于男女婚嫁之事已经算得上观念新潮了,这才敢亲自和贾母提此事,可这会儿听见贾母如此直接,不免红了脸。

虽然晚上脸红不大看得清,但贾母距离很近,且又见黛玉低头没有开口,却是点了头的,贾母心中自然已经明白了。

“玉儿也是大姑娘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贾母怜爱的看着黛玉,出落得这样好,其实细细想一想,玉儿无父无母,许多人家选儿媳妇时候只怕会有些想法,旁人不说,就老二媳妇,当初不喜欢黛玉,除却因为她偏疼宝钗外,也有一样,那就是玉儿父母都不在了。若是玉儿父亲还在,宝玉还高攀不上呢。

这么一想,心里又难受起来,她这个当外祖母的,年岁大了,早就护不住自己的外孙女了,亏得郑家夫妇待黛玉真心好,去年认亲的时候,她和郑夫人说将来黛玉终生大事也要劳烦的话,其实是客气话,现在却是成了真,心里既欣慰,又难过。

贾母自己的思绪都跑了很远,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这些年委曲你了,我年纪大了,不曾到外面走动,你二姐姐的亲事,当初就觉得不妥,可到底想着是她老子做的主,亲爹总不至于坑女儿,谁知!”到底不愿意将那些话说出口:“你云妹妹比你还小些,都早早订了亲。玉儿可怪我?”

黛玉摇了摇头,她不能说无怨,却真的并未真的怪,因为她知道,她的外祖母也老了,这个家虽然人人都敬着她,但这个府里,早就不是她的外祖母说了算的。

“陶家是读书传家的书香门第,虽然我未曾见过那个陶家哥儿,可他这样年轻,已经是举人了,与你父亲当年比,也不差什么。再有,陶家的门风我也知道,这样的人家,哪怕今后府里没有人能给你撑腰,也不会薄待你的。”贾母十分高兴,这一年来,她觉得亏欠了外孙女儿甚多,对于黛玉的终生大事,悬心已久,如今定下陶家,她也就放心了,“其实陶家这一年过节,都给你走礼,我当时也觉得他们待你上心,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一宗缘由。很好,很好。”

贾母还是看得清大势,夸完陶家,又将那一两家勋贵人家的不好之处说与黛玉听。那两家与荣国府也是世交,可在这之前,也没见有问询过,更有一点,这两家既有意,不来与荣国府递话,这是想借机,与郑家搭上关系,求娶黛玉,也不是完成诚心的。到了如今,她也不瞒着黛玉,把这一点直接挑明,说给黛玉听:“还是陶家好,又是你干娘的娘家,也算亲上加亲,你和陶家的姐儿也合得来,以后也多一个可以走动的亲戚。”

陶家这样的条件,甚至不比当初林家来提亲的时候,差什么了。林家自然是列候之家,可传到林如海这一辈,也就没有了,也得科举出仕。当时林如海也是举人之身,也还未参加春闱。陶家祖上虽没有林家显赫,可是陶家不像林家,几代单传,在朝廷里头,没有亲的兄弟可帮衬,只能靠姻亲互通往来。

贾母既满意,便趁着端午过后,郑家派人来接黛玉时,让王熙凤亲自送了黛玉回去,由着王熙凤亲口将自己的意思说给郑夫人听。

郑夫人既得了这个肯定,便带着黛玉回娘家去做客,由黛玉跟陶琇莹去玩时,将这个消息说给自己嫂子听。

陶家为了表示郑重,在请官媒之前,让郑夫人先登门,与贾母正式谈一谈,关于小定等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