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是前几天刚换的,你会用吗?”
她姿势没有变化,只是小声的说了句话,他很清楚的听到了。
“你刚刚已经示范过一次了。”
终于,文珍泡好了咖啡,然后便离开了,就此,两人短暂的交汇结束了。
案件考察包括过程记录、案件评断、最终结果和当事人评价四个指标,前两项采取评分制,正昀是唯一评分人。
律师们掌握着处理案件的主动权,到达一个阶段后,要向正昀做案件评断和处理说明。正昀会查看他们的过程记录文件,并对其进行质问,从而检验律师的认识、反应、细节、计划是否到位,他不会干涉律师处理案件,只是给他们的表现评分。通过这个契机,他也在接触中了解着每个律师的情况,将一些律师暴露出的经验主义、独断、散漫、自负等问题尽收眼里。
文珍受世研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参与到了维权案调解中。
“我方是带着诚意来的,希望能通过这次调解达成双方都满意结果。”
“诚意?好啊,承认侵权,这才是你们最该表达的诚意。”
“我司并没有侵权,一直以来,我们励志于扶持新型应用技术研发,小魏也是我们资助的“创造家”项目成员,我们很感谢他为研发做出的贡献,但自动启箱系统是李晓天专家研发的,他只是协助者之一而已,专利权并不归属于他。我们愿意表达诚意,指的是给予小魏奖励,具体金额可由我们双方协定。”
“首先,有没有侵权,不是你方就可以决定的,我方同样握有证据,并起诉了,归属问题尚有待定夺。其次,我方当事人参加愿意调解并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而是希望你方能够在事态严重前主动承认事实。”
“是的,你们为了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我们要的是维护孩子的权益。我儿子是参加了你们的很多项目,我们也很感谢你们曾经对他的帮助,可是自动启箱系统是我儿子独立研发的,是你们为了利益私自盗用了他的发明。”
“您维护孩子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正如你方所说,专利归属于谁也不是你方就能决定的,我方也会做出举证。我再重申一遍我方立场,世研科技有限公司坚持未侵权观点,如果你方坚持起诉,我方也会积极应对。”
“发明是我儿子的热爱,你们根本就不懂,当然就不会尊重,不用调解了,我们会一告到底的。”
小魏的父母明确的表达了意愿,而同样在场的直接当事人小魏却始终一言未发。文珍全程捕捉着他的神情变化,然后抓住时机对他提了问。
“自动启箱系统是你研发的吗?”
“当然是。”
“你能证明吗?”
“当然可以。”
“你为什么喜欢发明?”
“我想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你认为什么才叫有价值?”
“能够被大家认可,能够产生好的作用。”
“这是你的初心吗?”
“是的。”
“你现在也在坚持这份初心吗?”
小魏并没有回答文珍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组织语言的问题,可他却没有立即答出。
文珍整理好情况后,便按规定向正昀汇报了情况。
“这是一桩维权案,实际上,专利归属只是立足点,双方要维护的都不止于此。目前双方各执观点,两次调解无果。据我分析,再往下走,我方形势并不乐观。”
“具体说说。”
“我方最关注的是利益,不管专利归属于谁,公司都会遭受损失。围绕这项专利,公司已完成了产品研发,并启动了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