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马车接送楚衡,可以继续按时给两兄弟上武课了。
楚衡休沐这日,就叫上楚灵均兄弟,让他们各自背着给先生的束脩,一起溜达着去书院送兄弟俩入学。一是觉得走路要比坐马车记路更容易些,,二是从自家到书院的距离不过五里路,确实不远。
父子三人走到甜井巷,拐进去后一直走到最里面,就看到了写着文启书院四个大字的牌匾。
“明德兄,哪里能让你亲自出来迎接,实在是折煞我了。”楚衡父子被小童领着进门后,就见到一个中年男人迎了过来,赶紧行礼。
“致远客气了,家父本来想一起过来的,只是临时有事,只好让我独自前来,实在是失礼了。”
楚灵均跟着楚衡行礼后,仔细打量着来人,见对方眉目清朗、眼神温和,一身青色长衫,只头上用一枚玉簪子束发,再无其他装饰,行动间自有一派儒雅之气,让人如沐春风。虽然不如楚衡长相英俊,但望着就让人觉得亲切。
来人和楚衡简单的寒暄几句,就把目光转向楚家兄弟,“这两位就是令郎吧,虽然年纪还小,可是已有致远的风姿了。”
楚衡赶紧谦虚,又让兄弟两人上前再次行礼。“此是你们蒋伯父,为父送你们过来听书院的教诲,不盼着你们多有出息,只盼能学得你们伯父一二分的学问,也够你们受用一生了。”
楚灵均兄弟过来前已经听楚衡简单介绍过来,此间书院的山长就是面前之人的父亲。而蒋家已经出了两个进士和三个举人,却都未入仕为官,散在中周各地办学,蒋明德就是两进士的其中一人,因其父年纪大了,才回到汴京的书馆代理山长处理日常事务。
书院里最初只有甲乙两班,甲班学生都是秀才身份,在这里学习是为了考取举人功名;乙班中人则有部分已经是童生,为了考取秀才而设。后来,蒋明德增设了一个丙班,用来启蒙,也初步接触四书五经。
对于楚灵均而言,上来就直接进乙班,可谓压力山大,他这几日在楚衡的突击下,才把大学和中庸两本背完,囫囵吞枣一般,论语也只刚看了其中的头三篇。
实在不知道楚衡哪来的自信,昨晚还特意单独叫楚灵均进去,拍着他的肩膀说为父信你,一年时间就能追上其他人,背下四书五经。可几十万字,楚灵均想想都觉得不可能,然后楚衡特意送了他一把磨的锋利的锥子,还有一把满是毛刺的木棍,贴心交代要用左手拿。楚灵均才想起前几日,每次楚衡下衙后都特地过来夸奖自己武课学的好,还只送自己一把新的弓,让自己学着左右开弓,等手上磨出茧子就不怕了。
楚灵均正胡乱想着,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就见楚衡转身对着蒋明德说道:“灵均是我长子,如今已经八岁多了,却因着一些原因拉下同龄人不少功课。不过,他确实很上进的,几日功夫已经自己背了大学和中庸,可见是有潜力的。劳烦明德兄费心,只管教他,孩子已经立誓要在一年后熟读四书五经的。”
蒋明德一听,原本端茶的手一顿,忍不住夸奖楚灵均,“想不到你竟有如此决心,用一年时间学习别人三年才能掌握的知识。好,好,为师必定和教习一起全力助你。”
楚灵均愣愣地看着楚衡,原来,在这等着坑自己呢。等蒋明德的话说完,才勉强反应过来,咬牙感谢父亲和副山长大人的教诲。
等楚衡告辞后,蒋明德便让书童把楚灵岫送到丙班中去,又特意叫来负责乙班的教习文从正,把刚才楚衡的那番话特意当着楚灵均又嘱咐了教习一遍。楚灵均便见到文教习的双眼一亮,手摸胡须说了句:“孺子可教也。”
楚灵均只觉得眼前一黑,等再有意识的时候人已经跟着文教习进了乙班中。好在文教习是厚道人,并没有把刚才的话透露出来,只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