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苏老丞相时时告诫家人要低调勤俭的缘故。
苏念知她祖母在世时,对后院的吃穿用度要求也是以节俭为主。后来李氏接管苏府中馈,为了不被说闲话,也是一直对外宣称遵循婆母的遗愿。
不过这节俭她是只对外人,比如说苏念知、苏念闻,以及其他下人。
对自己的女儿儿子,和她自己,可是大方的很。
苏念知还记得自己刚回京的那一年,因为身量拔高的快,她的衣裳都不合身了,就想着做上几件春衫。但后院的姑娘们想要添置衣裳,都得先报给李氏,请裁缝统一进府量裁。
李氏以府里刚给下人发了银钱,又赶上刚过完年,府里的银钱不凑手为由拒了她。
拒了她不久,恰逢那年端午家宴,苏念清穿着身新做的撒花烟罗衫裙来向苏年知炫耀。
不过好笑的是,还未等她作出反应,他祖父就看出了不对,问为何府里三位姑娘,就只有苏念清置办了新衣裳。
李氏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捏着鼻子又帮苏念知、苏念闻重新裁量了新衣。
从那以后,李氏也学聪明了。知道苏老丞相看重苏念知,也不再敢明面上寻她的不自在了。这也是为何那日清涟山上她为何那么怕苏念知出事的原因所在。
其实苏念知私底下请裁缝做了几身衣裳,但工期较长,还没送来,她只能先穿着露着半截手腕的旧衣,倒是阴差阳错让她祖父误会了。
从那以后,她也了解了李氏几分,有几分小聪明,但也仅有几分而已。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苏府的家宴,她祖父因为政务繁忙,并非次次有空参加,所以李氏才敢肆无忌惮。
“今日祖父有空?”
“听说是刚刚接到旨意又进宫了”明月一边帮自己姑娘换上外出的鞋子,一边检查着还有哪里不妥当。
“这个,还有这个都摘了吧,太扎眼了”苏念知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头上的头饰,这些都是刚刚明月帮她放在头上的。只留下了一支檀木箜篌簪,再配上她的一身素净,倒是有些淡雅过了,
“姑娘,上次三姑娘不是嘲笑姑娘整天顶着根木头棍吗?咱们又不是没有……”明月虽然嘴上不甘,但手上动作麻利的帮苏念知将那几件惹眼的首饰给摘了,又帮苏年知拿了条新的面纱戴上。
“让她说去”财不外漏,尤其是她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守护手中的财富时。
这是她娘亲平日里常跟她念叨的。
“庄子来人,可还有什么其他的事?”苏年知与明月走在往正厅去的路上,此时日渐西沉,西边云彩燃起了炫目的光芒。
“没听说呢,哦,对了!我在花园里帮小姐找培植的兰草时,听那花匠说了一嘴。”
“说是今年地里的粮食收成好像不好,好几个庄子佃出去的地都严重欠收。”
“那怕是几个庄子的管事联合起来,想要来找李氏商议减免佃租的事”
此时的苏念知十分庆幸自己刚才将头上那些惹眼的东西都摘了下来。要不然待会拒绝都不好拒绝。
今日是书院休沐的日子,苏家二房的几位公子也会回来,所以李氏将宴设在了正厅。
每每这时,都是李氏脸上最有荣光的时刻。
苏家人丁单薄,大房除了苏念知一个姑娘,并无男丁。
二房的大公子、二公子皆是李氏所出。
就这,就足够她在人前夸耀一辈子。
这也是李氏觉得自己高苏念知娘亲陆氏一等的原因之一。出身好,娘家有钱有什么用?不还是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知儿,你怎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