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底是谁?是权倾朝野的镇国公主,还是寄人篱下的落魄孤女?
或许根本没有什么前世今生,这一切不过是她死前于虚妄中生出的幻象罢了。
“姑娘啊……姑娘……求你醒一醒,姑娘……”
“求夫人在天之灵保佑姑娘平安无事……”
最终是一声声恸哭唤醒了晏宛。她渐渐想起来,那是她身旁伺候的丫鬟少微,是母亲在世时特地选来服侍她的。
都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没想到她竟然能重返年少之时,哪怕已身处异国他乡,只此一事便已胜过人世间荣华富贵滔天权势,回忆往昔,她忽觉人生恍如一梦。
思及此处,晏宛拿起手中铜镜照了照,镜中映出一张略显苍白羸弱的脸,这少女不但名字与她一样,样貌也与她相近。
这莫非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这位四房姑娘落水后昏迷四日未醒,再度睁开眼时,躯壳里便换了个人。但过往一切仍历历在目,今生回忆又清晰如昨,都在告诉她一件事,她与这少女本为一体,密不可分。
少微觑着她的脸色道:“姑娘,这章读完了。”
晏宛这才回过神来,瞥了眼她膝上的另一本书,道:“换读《女诫》读罢。”
随着少微清脆嗓音传入耳中,晏宛听着那“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少微每念一句她秀致的双眉便拧紧一分,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到了那“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时,她更是惊讶不已。大齐从无此律,向来不限制寡妇再嫁,至于和离另嫁另娶,既不违国法,也无损风气,更别说什么不能适二夫了,当真可笑。
但眼下事不由人,她收敛思绪,理了理今生回忆。
而今她是崇国公府四房遗女,父亲晏云盛年少时在京中便略有才名,在公爵之家后辈中也是少见的不靠荫封,凭举业入仕的佼佼者,之后迎娶恩师大学士李学真之女。
李学真举于微寒,为官清廉,在朝中素有名望。中年得女,自幼便视若掌珠,珍爱不已。其女温婉贤淑,亦是文采斐然,才子佳人相配,一时传为佳话。
晏云盛授官湖州刺史,完婚后便携妻子赴任。夫妻二人恩爱不疑,上任后一年诞下一女,起名为宛。
任上五年,晏云盛便溘然而逝。李氏哀痛不已,日日以泪洗面,不到一年也辞世而去。
适逢李学真致仕,未曾想女儿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幼女,无人照拂。老人家颇为不忍,便去信崇国公府,以思念亡女为由,暂留外孙女于膝下陪伴一二。
晏宛自此便暂住在外祖家中,直到七年后李学真逝世,这才被接回了崇国公府。
此时的崇国公之位已由晏宛大伯父晏云帧承袭,内宅也从祖母当家换成了大伯母何氏。
老国公夫人魏氏育有四子,除却长子与幼子之外,二子晏云赋与三子晏云和皆是资质平平之辈。晏云赋自负清高,不屑于仕途,捐了个了户部郎中后便在家挂冠闲住,寄情于山水,常年在外游历。至于晏云和更是一纨绔子弟,吃喝嫖赌养养精通,没少惹是生非,全仗着一张巧嘴鬼话连篇,把老母哄得高兴,借着国公府的名头在外横行霸道。
要说这两兄弟有何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膝下都只有一个女儿,无论之后有多少侍妾通房也再无动静。
而何氏则孕有三子一女,子嗣兴旺,兼之还是宗妇,出身名门,自然得老国公喜爱,在内宅无人敢掠其锋芒,向来腰板硬挺,说一不二。
何氏母家在南顺,自古以来尚鬼神崇巫卜,今时风气犹存。每逢大事悉皆占卜问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