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校园占地面积不小,要想一口气逛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念之早在此之前就规划了路线,挑了校园里几个风景最独特的地方。
韩书临还格外体贴地带了相机,风景的,单人的,双人的,甚至还拜托了路过的女学生,给三人照了几张大合影。
唐姥姥兴奋得脸都是红的,觉得自己这趟来北京涨了大见识,看着相机里照片笑道:“这些相片照得真好,念念啊,到时候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把它们都洗出来,我放家里相册里。”
这样回去后有人到家来了,她就能对着图片声情并茂地讲一讲全国最顶级人人都向往的首都好大学……
“行。”唐念之每年都会洗一些相片带回到老家,山村里的人对于网络的应用不熟练,看相片是他们更喜欢的一种方式。
唐姥姥继续看相片然后道,“怎么都是我和念念的?念念你都没有给老师拍相片。”
韩书临笑着说道:“我和念之其实是有过合照的,我记得是在我刚到学校的第二年?那时候念之还在读初中,我一个同学过来看我,他还带了相机,念之你还记得吗?”
怎么会不记得,唐念之从小到大照的相片用手指数都数的过来。“当然,我到现在还留着呢。”
韩姥姥:“韩老师您今天特意赶过来,念念,我给你还有韩老师也拍几张相片的,难得你俩千里迢迢都有缘分见面。”
“好啊。我来教您怎么使用……”韩书临将手中的相机递到唐姥姥面前,简单教了她拿相机还有快门的使用方式。
唐姥姥也觉得这不难,让孙女和韩老师找了一处没什么人的雕像下站好,老人家将脸凑近从摄像头的这边看过去。
“哎哟,念念你头上沾了好几块叶子……不是这边,哎,韩老师啊,你帮她摘一下吧……”
唐念之在姥姥的指点下,下意识朝着韩书临方向略微低头,让他更好看见自己头发上面的脏东西。
正巧在此时,另外一群人正好从铜人雕像上边的小山走下来,祁铮一抬眼就看到了对面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怪不得这社会人人都想往上奔,看这待遇,可比做一个见不得光的临时工好多了。
祁铮忽然间就没了再在学校里逛下去的兴致,“诸位陪着我也看了一圈足够了,院长你刚刚说的八宝鸭听上去似乎不错?”
大家本来就是陪着这位贵客才在熟悉的地方闲逛的,“好好好,那我们现在就去吃饭,祁总您毕业有几年了不知道,咱们学校里的餐厅现在做的越来越好了……”
院长指的当然不是学生使用的受到政府补贴廉价味美的食堂,而是专门用来进行宴请的酒楼。
与此同时,眼见到了饭点,唐念之最后带着唐姥姥和韩书临去了青大人气最高的食堂。
这里的物价就连唐姥姥这个从乡村走出的老太太看了都不住点头,回想起以往孙女回家时候提起过的校园生活,如今她亲自走进来,才发现确实就是这么好,并不是孩子在外只报喜不报忧。
唐姥姥放心了很多:“念念,你这学校真的好,不仅给你们发钱,吃住也都好,你在这里好好念书,你妈那边交给姥姥,不用你操心。只可惜,今天不能把你妈也带来瞧瞧。”
唐母脑海还混沌着,贸然将人带出来其他人都不放心,唐念之安慰道:“没事,等妈彻底好了,以后我还会带你们上北京的,到时候故宫□□颐和园,你们想去哪儿就去哪。”
孩子这样有出息,作为长辈还有什么遗憾呢,唐姥姥乐呵呵地在青大吃完了午饭,下午被韩书临送回医院开始收拾行李。
到了第二天,唐念之打车将姥姥和母亲送进了车站。
不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