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日子便一天天变得清爽,郑妙常在闲时点了淡茶,请于典膳宋女史沈女史等人来欣赏这天阶夜色凉如水。
深宫寂寂长日,若没有一些谈得来的人一起打发时光,怎堪消磨呢?
也借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厨娘经历,郑妙也算了解这个时空里许多妙趣。
比如,草莓山竹这等果蔬,都已经传入此朝多年,兼之水运发达,南方不耐储存的荔枝杨桃等也能送到疆域最北的达官显贵餐盘里。于典膳如今也执掌小小一部分尚食局的宫务,时值丰收季节,琳琅满目地进来一批又一批,颇为喜人。
比如,随着牛奶可可在十三行售卖,已经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新吃法。不过之前郑妙指导宋女史打发制成奶油,还算是颇有见地的一类,凭着这一巧思,宋女史也算在尚食局颇露脸。
比如,听着沈女史抱怨,南直隶皇庄多育种占城稻,她家乡人进上培育出的良种,田里却发了虫害。
郑妙在摇椅上本悠哉悠哉地嗑着葵花籽,但听着沈女史描述中那躯壳红黑,对螯狭长的动物,一下就来了精神。
嘿,小龙虾吗这不是。
郑妙抑制住自己的狂喜,只从容平和地和三人商量,“此未必不是一道良菜?”
物种泛滥怕什么,吃干净不就是了。
于典膳眼界不窄,看郑妙跃跃欲试的模样,也起了兴头,很快便通过尚食局的门路寻来一筐炮制。
宋女史和沈女史看着那锅里张牙舞爪的模样,不免咋舌,但也都跟着郑妙的思路走起。
郑妙暗笑,现在看它张牙舞爪,到能吃的时候,我才是真的张牙舞爪呢。
因郑妙在现代,已经大排档里吃过几十斤的小龙虾了,指导其工作来也颇有模有样的。
足足烹制了一大桌,按照十三香、蒜香、酒香、麻辣、麻辣、香辣,六种味道分类排列。
还在其中埋了脆爽青瓜和软糯土豆,并捞了些细粉来拌。
郑妙挥手不叫人服侍,只让他们将放在井水里冰了一日一夜的葡萄酿捞起,自己动手,左右开弓,吃得大呼过瘾。
在她的招呼下,于典膳三人也在告罪后入次席一同品鉴,另又支起一张矮方桌,叫宫人也轮流来尝尝滋味。
这小龙虾的味道必然很香很诱人,因为隔天于典膳等人便在尚食局忙得抽不开身,送往阖宫的膳食队列里都散着这股滋味。
何贵人还杀上门来,撅着嘴哼道,“只知藏私。我才不稀罕尚食局做的,你这的才正宗。”
她这风中柳一般的美人,胃口一向是不大的,也吃不得太刺激的,郑妙便让小厨房奉上一碟喷香的蒜味虾。她吃罢笑得餍足,被熏红的脸蛋好不娇妍。
而皇上也不请自到,虽然有这顶头上司在,郑妙不能再直接粗鲁地大快朵颐,但毕竟是能刷刷存在感的好事,便也殷勤夹菜服侍了。
诸玄瞻颇好辛辣鲜香之物,又常在民间行走,这看上去不太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食材,却也正合了他的口味。
宴席中,郑妙也作天真浪漫状,轻快说道,“臣妾听闻桂西一带有稻鱼、田螺的佳肴,而这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诸玄瞻吃得满意,微笑点头道,“叫做禾虾倒也颇可。”
郑妙虽然心中更习惯小龙虾这名字,但也知道放在这时代里太僭越了,便笑盈盈道,“有陛下赐名,这禾虾造化可不轻呢。农耕之人也能多一向进益。”
诸玄瞻沉吟片刻,夹了一片小菜到郑妙碟中,“你倒机灵,的确是于民有益的大好事。”
郑妙面上仍是俏生生的笑意,但心里早已嘚瑟摇摆起来,那可不,桑基鱼塘立体农业的初中地理我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