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 章(2 / 5)

“你家既在宜城,离江西龙虎山有千里之遥,为什么舍近求远,不去武当而远赴龙虎山呢?”

张之维笑道:

“你对武当挺有情分。”

唐沅双颊微红,瞪了他一眼,见张之维笑得越发猖狂,背过脸去,却听他说:

“那是光绪年间的事儿了。我四五岁的时候,家乡闹水灾,死伤了人畜无数。当时朝廷虽派人赈灾——”

唐沅微微一震,低声道:

“张香帅?”

张香帅即前清名臣张之洞,因他号香涛,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总督称“帅”,故而时人称他为“张香帅”。然而张之洞十余年前已驾鹤西去,唐沅反应倒快。难道她家和张之洞有关?

“嗯,应该是他。”张之维顿一顿,又说,“发了些粟米,我们全村到底没有全饿死。可大水之后必是瘟疫……恰在那时,我师父从武当山云游下来,一路访名胜遗迹,到了我们村。他老人家施医配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他怜我父母俱亡,见我有些学道的根骨,就带我回了龙虎山,拜在他门内。”

唐沅轻轻“啊”了一声,转回头来看张之维只是面色微沉,没什么悲戚之色。倒并非是因他修道少欲寡情,实是由于清末以来,灾异太过频繁,水旱蝗兵,一时纷起。即如去年就有华北五省三百一十七县大旱,饿殍遍地,据传五十万人罹难。唐沅身处四九城内,一切讯息都从报纸上获知,即便只是冷冰冰的铅字,看了也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唐沅离京之前读报,还有重举护法旗帜的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出师广西消灭陆荣廷,将以两广之地北伐的新闻。时事动荡如斯,湖北为九省通衢,又是武昌首义之地,可乡下地方仍过着近似于老子描写的“鸡犬之声相闻”的平静生活。

她只觉得自离家以来,一路上所见所闻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可到底是欢愉少而忧苦多,令人难以想象同生而为人,境况竟有天壤云泥之别。在天师府中,像张之维这样出身的人想必为数不少,她又想到与张之维身世相仿的那人,一时心旌摇曳,感慨良多,不禁轻轻叹息。

张之维见唐沅垂首轻叹,玉容黯淡,又似夹几分柔情,大有秋江芙蓉风露清愁之态。他心头怦然一跳,暗道,她想起了谁?此时二人促膝对坐,窗外雨声潺潺,室内烛影摇红,唐沅眼望着那小小的火苗,半晌才缓缓说道:

“你和我一个熟人的身世真像……其实,现在推翻了皇帝,讲民主,讲共和,说什么平等,民权,可到处还是军阀混战,叫人没有一天好过的日子。普天之下,还有这么多受苦受难的人。”

张之维想到,唐沅原是生活在京津,北洋政府的种种权力倾轧更迭她自是耳闻目睹,又听她这一席话出于赤诚,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意,心中既喜且怜。

原来张之维内心深处,仍是想化解唐沅和武当的纠葛。唐沅自碧眼狐狸处学得武当内功剑法,已悖于义理,及至她打伤宋勉,仇怨结得更深,若非石门执着于收她为徒,就凭偷师学艺,伤人门徒这两条,武当必定清理门户。

纵使张之维向来不看重江湖规矩,也得承认无论怎么说,唐沅都不能占理。

石门提出的收徒之计其实是当下情况的最优解,可唐沅又不肯相从。也是石门操之过急,明知唐沅脾气乖僻,还用师长身份强压她——唐沅不愿入武当山门,张之维心中竟然暗暗松了口气,他当时懵然不知,此时后知后觉,始才明白自己的私心。

然而,张之维深觉两情相悦,贵乎自然,唐沅回家也好,拜入武当也罢,亦或是……总之,他断断不愿意由于自己的缘故,横加干涉唐沅的想法,只希望为唐沅消去纷争仇怨,以使她无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